地下有限空间施工要点和安全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地下有限空间施工要点和安全控制

周志梁

中山市横栏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广东中山,528478

摘要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人口增多,面临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房价过高等问题。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的规模有限,当前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拓展活动空间,需要将目光放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设计上,更好地缓解矛盾,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但地下空间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开发和施工工作面对的难度比较大,在安全方面要加强控制,否则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基于此,文章对地下有限空间施工要点和安全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下有限空间;施工要点;安全控制

引言

当前,城市规划与开发工作的进行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做好了规划开发,才能对有限的城市空间做好利用,促进职能的发挥,避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众需求的增加,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完善配套设施,除了做好地上空间的开发施工,还应同步重视做好地下有限空间的开发与施工。但是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开发和施工时间间断,技术与经验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还需在实践过程中给予重视,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优化施工建设。

一、地下有限空间施工要点

(一)科学应对复杂施工条件

地下空间的地质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对施工工作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由于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在施工时极易出现各种对施工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在施工时易受地下水的困扰,施工时若是改变了岩石状态,极易出现地下水渗漏的情况,导致地质灾害的出现。另外就是地下管道线路,需要及时规避,以免在出现施工安全事故的同时致使出现管道内的物质泄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地下有限空间施工需注意的要点比较多,施工时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1]

(二)做好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若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建设工作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做地下空间开发时需要将环保理念贯彻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保护和开发工作并重,在施工时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安全施工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合理应用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保证地下有限空间施工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地下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施工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多,一旦施工时技术不达标,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威胁施工进度,并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施工时要明确各个施工环境的重点,对各项施工技术做好科学应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另外需要加强施工设计,结合相关设计工作,科学做好后续施工工作。

二、安全控制

(一)做好施工准备

为保障地下空间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首先应在对下作业场地做好安全防护与安全警示,提前做好作业区域的封闭工作,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设置比较明显的安全标志与警示标识。若是进行夜间施工,可在作业区域前方和周边显眼的位置设置警示灯,作业者需穿戴较为明显的警示服,为安全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施工前还需做好设备的安全检查,准备好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以及各个施工所需要的工具,若是发现存在不足或是质量问题,需及时进行更换。相关安全检查一定要做好检查记录。

在施工场地的出入口,为保证安全施工,还需提前做好气体检测,避免其存在可燃性气体等,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遵循先通风后作业的施工原则。同时还需做好安全隔离,通过选择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通路。气体检测结果要做好记录,相关检测工作进行时,应采取合理的防爆措施[2]

相关作业人员在进入施工环境后,还需个体防护,必要时,除了要携带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外,必要时还应携带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并选择速差式自控器、缓冲器等防护用品配合安全带、安全绳使用。且作业现场应设置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等应急救援设备。

提前设置好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满足实际施工的用电与照明需求。

(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在作业负责人对地下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做好检查并符合相关要求后,才能够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实际各项操作需遵循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应用各项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同监护者及时做好沟通。禁止在1级和2级环境中进行作业,3级环境作业,需实时做好作业面气体浓度的监测工作,保证地下有限空间中气体连续监测。3级环境作业时需持续运用机械通风设备做好通风,一旦作业人员存在身体不适、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或是出现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等情况下,需及时手工。严格地控制好井下作业必须严格控制地下作业人数,且配备的监护者人数不得少于下井的作业者人数的2倍

[3]

监护者在施工时,需做好全过程监护,实时获得监测数据,并与作业者做好有效的信息沟通。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其逃生。

井下作业需遵循相关要求,井下作业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执行下井许可制度。落实好全过程气体检测。地上和地下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系信号或方式,并选择专用的通讯设备,在相关作业工作完成后,及时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将全部作业设备与工具带离地下有限空间,并做好作业人员与设备数量的清点,确定无遗漏后,离开现场,并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

(三)应用更先进的施工工艺,加强安全管理

新时期应用于施工领域的施工工艺在不断更新,施工工作的高质量进行应做好技术研究和应用。相关领域应做好技术研究,积极研发同具体施工工作相匹配的技术。相关施工单位应及时引进适合的施工技术,对地下有限空间的施工情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合理引进与应用先进施工工艺,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规避施工安全问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结合施工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各种安全防护设备,对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提醒,除了做好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等工作,还需保证排水设施符合相关要求,为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起到一定保障作用[4]

(四)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操作水平存在问题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高的案例屡见不鲜,针对该现状需要加强施工培训,关注全体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保证其在施工时能够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施工过程中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提高施工的专业性。同时强化其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当前各城市在积极地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并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之下,获得了一定的开发成效。但是就现阶段的施工情况来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还有待发展和完善,施工过程中极易遇到各种问题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还需加强做好地下有限空间施工要点与安全控制的探究,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雪,雷可,谭忠盛,王秀英.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风险因素耦合效应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21(S1):76-86.

[2]余东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特点、机遇和挑战分析[J].四川水泥,2021(01):143-144.

[3]周赵玉.大型地下空间机电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J].港工技术,2020(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