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

王婵,孙苏*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一四九医院)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222042

【摘要】目的:探究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4月-2022年4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70例。根据就诊次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转运流程,研究组实施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观察两种转运护理方法效果、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中有利于提高转运成功率,保护更多患者生命健康,降低死亡率。目前,该种护理方法已经得到了患者的支持认可,总满意度高。

【关键词】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急性胸痛;效果;总满意度

    急性胸痛属于危重症常见病,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该病主要表现有气胸、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可在短期内致心律失常、休克,最终呼吸衰竭致死。因此,急性胸痛具有较高的猝死率,急诊抢救时安全转运尤为关键,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从转运前风险评价、运前护理、运中护理、目的地交接等环节进行优化,配合医师加强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转运,从而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1年4月-2022年4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70例。根据就诊次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5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5:20。年龄上限值43岁,下限值66岁(平均:53.4±6.4)岁。

    研究组:男/女比例17:15。年龄上限值42岁,下限值68岁(平均:53.5±6.5)岁。70例患者病历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普通护理转运流程:根据抢救要求和转运护理规范展开。

    研究组: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如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认知障碍、意识不清醒,转运时则安排1名急救医师,2名护理人员,1名护工。运前,医护人员展开风险评价(胸痛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顺畅、静脉通道顺畅。急救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交代转运存在的风险、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意后即时转运。同时护理人员清点急救物品、急救设备,与与医师制定救治计划,制定紧急预案,运前二次确认生命体征、医疗设备,提前20min通知相关科室接诊。转运时,患者维持平卧,伴有心衰的患者适当提高上半身,上下坡时应保持头高脚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抢救。达到目的地后进行床边交接(患者病例资料、生命体征、用药情况)。交接后,科室人员在入院转运交接表上签字确认。

1.3评价指标

    (1)比较70例患者转运成功率、猝死率。(2)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比较70例患者对不同转运护理流程的满意度。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通过SPSS22.00统计学软件显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IMG_256±s),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70例患者转运成功率、猝死率

    研究组转运成功率(97.14%)高于对照组(80%)(P<0.05);猝死率(2.86%)低于对照组(17.14%)(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70例患者转运成功率、猝死率

分组

例数

转运成功(%)

猝死(%)

研究组

35

34(97.14)

1(2.86)

对照组

35

28(80.00)

6(17.14)

X2

-

5.08

3.97

P

-

0.02

0.05

2.2比较不同护理转运流程满意度

    研究组总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80%)(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不同护理转运流程满意度

分组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35

12(34.29)

22(62.86)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8(22.86)

20(57.14)

7(5.71)

28(80.00)

X2

-

-

-

-

13.38

P

-

-

-

-

0.00

3讨论

    急性胸痛发病急、发展快,一旦救治不及时将会致死。所以,急性胸痛是猝死的主要原因[1]。发病时,医生应快速诊断并确定抢救方案,成功转运后给予后续治疗,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从而保证生命安全。急性胸痛患者要早确诊、早救治、迅速且安全送至目的科室[2]。完善护理流程既能够缩短转运时间,又有利于科室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制定可行性治疗方案。我院提出了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现已获得了良好反响。

    本研究中,研究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该方法从多方面实施护理转运流程优化,医护人员做好配合,加强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风险评估,注意监测血压、心率

[3]。转运关键要素是掌握转运指征、准确评价运前患者病情、存在的隐患、做好急救处理,确保由急诊科至目的科完整的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缩短转运时间[4]。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有效提高了转运成功率,改善生活质量。运前,重视患者心理干预,消除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转运护理总满意度,创建和谐护患关系。

    综合分析,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效果理想,猝死率低,提高了患者对转运护理的总满意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芸,杨翠珍.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21,43(12):1916-1920.

[2]刘盎,孟倩倩,张洪磊,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3):336-341.

[3金艳荣.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0,44(5):824-825.

[4]李慧,邓晰明,张飞鹏,等.集束化干预措施在急诊外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8):1414-1416,1424.

通信作者:孙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