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优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优化探析

普夏飞   ,施吉良   

普洱学院 

摘要:为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工作的要求,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地方性高校的发展始终落后于发展较好城市的高校,与“双一流”“211”“985”高校的差距更是巨大。地方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始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限制其自身的发展。该研究在教育部印发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的背景下,从生源、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内容对地方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优化进行探析。

关键词:师范类  专业认证  地方高校  体育教育

1前言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学生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是一个“黄牌”专业,但近年来由于体育文化的不断输出,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也推动了地方高校的招生规模。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需求发展的缓慢,导致就业效果呈现下滑的趋势。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遵循认证的基本理念,结合地方高校学校本身的优势与特点,来优化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可持续性是必要的。

2体育教育专业优化探析

2.1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表1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方案、国家标准培养目标

图1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改革逻辑

目前我国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基本的就职方向是各地中小学,因此,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成为体育老师五年以后,至少要具备怎么水平的教学能力、有着怎样的教师知识储备等;而毕业要求是和培养目标是紧要联系的,是直接关联到各中小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主观的一个要求就是教师资格证,要更全面的达到毕业要求就要具体到课程设置目标,要通过一系列课程来达到要求。这就是图1中的负向设计,要达到精准设定培养目标就需要根据要求用一系列课程设置来正向实施。

2.2坚持“产出导向”细化毕业要求

学校要坚持以认证办法中的“产出导向”理念为指导思想,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准确把握国家、社会以及各类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培养方与需求方要有紧密联系,做到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要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并存的,既要有体育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储备,也要具备满足于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相关专业体育技能,要能够指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及竞赛组织管理。同时,根据认证要求,要展望到成为体育教师5年或者5年以后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因此,要懂得根据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自我发展。不仅如此,毕业要求还得达到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践行师德,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学科素养,教育情怀、班级指导等。

2.3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是达成培养目标和达到毕业要求的基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有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专业教育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形成基本的体育教学技能、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的根本。

在专业教育课程中要设置专项课与普修项的体系,要匹配中小学要求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在初期,要尽可能开设目前所涉及的主流体育项目的通识普修课,要对主流体育项目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在后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兴趣选择特定项目为专项,进行专项学习。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体系中要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开设实习课程,要创立双导师制,实习基地的导师与学校导师相互配合,要熟悉和了解中小学的课程运行,如何与中小学生相处,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用教学的方式展现出来。

同时,在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社会环境、各中小学的需求来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

2.4坚持“学生为中心”加强师资建设

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中,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从过去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强调从关注教师“教什么”到关注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转变。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重点评价师范生为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地方高校存在一定劣势,因此要依靠省市高校的资源补齐自身短板,明确教学定位,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己方向,找准人才引进的方向和类型,切实依托师范认证的背景,将体育教育专业更加优化。

3、结论

地方高校的发展历年来普遍落后于省市高校,与“211”“985”“双一流”高校的差距更是巨大,由于地方发展的局限性,加上人才的短板,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评分始终较低。因此,在本次师范认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引进相关人才,配齐教师资源和条件资源,将师范认证的理论含义和具体理念学习透彻,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把师范认证的理论和具体理念作为指导,以评促建,从生源、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内容对地方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岳新坡.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丁文,梁枢.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研究[J].体育与科学.

[3]马中林.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优化探析[J].

[4].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