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基地促成长 助“双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劳动实践基地促成长 助“双减”

蔡琼

宜丰县新昌镇第五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宜丰县新昌镇第五小学校遵循“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我校占地面积56亩,空余地方多。学校决定将空地开辟出来,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以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也为学生开展社会性实践活动提供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观点去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为了做好本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其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学校联系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劳动实践基地活动。

于是,学校师生人人动手,历经百般磨难,从校园外运来泥土平整土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劳动,在校园内平整出劳动实践基地10亩,其中5亩蔬菜基地,3亩果树基地,2亩鱼塘,打造出孩子们的“实践乐园”,学校的“开心农场”。

学校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之中,强化了对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稳定的管理机构和队伍,成立了劳动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完善了督查评价体系。根据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特点及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开辟了“农耕文化走廊”,向学生普及“农具发展”“农业谚语““二十四节气”“劳动安全”“劳动心得”等农业文明知识。美化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卫生是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美化社会、陶冶美好情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利用校外的蔬菜大棚,苗木基地,对学生进行蔬菜、苗木栽培管理等活动,把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突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学校努力建设具有“劳动基地教育”特色的城乡结合寄宿制小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赏花、种菜,通过劳动课进行田间管理,也丰富了课余生活。

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是培养学生以科学对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尊重依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科研基地。而且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理想场所。我校每年充分利用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给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空间,以团队活动、小组活动、校传统活动等不同方式把科学种植方法传授给学生。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分为种植园、花池和教室前后的包干区三类,一一分到各班。种植园由学校购种,统一安排种植蔬菜,收成由学校食堂统一收购,经济收入归各班处理。技术性操作较强的花池,由部分高年级学生负责打理。我们以“种一赏一收”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程的主线,在劳动实践建设的过程中品"种"的辛苦、“赏"的乐趣、“收”的喜悦。劳动中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动手实践式、参观采访式、娱乐竞赛式、师生对话式等各具特色。学生自愿到老师处领观察日记稿纸写观察日记,这样的观察日记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展出。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围绕劳动实践活动的作文比赛,每学期评选一次“种植小能手”,每学期评选一个校园特色建设先进班级和2名先进教师。

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种子画”。每周一节综合实践课,除在校园里进行实践劳动外,还在室内进行种子画的教学,美术教师教授学生在课堂上作种子画,在艺术节上展示种子画作品。

两年来,学校坚持基地建设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探索发展新路,为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劳动实践基地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了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调查表统计,85%的学生认为"参加劳动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学生明白了劳动的艰辛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劳动教育的锻炼是铸造学生心灵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养成劳动的习惯,用劳动来陶冶和锻炼自己。教师应把劳动教育引入各科教学中,把教育与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早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使其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让学生在劳动中找到自我。学生只有热爱劳动,才能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才能有效地感受到自身与劳动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要把劳动的内容逐步扩展,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督促学生主动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和公益劳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又让他们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劳动能力——学生生存的基础,通过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生存、自立社会,给学生一个期待,给家长一个交代。

劳动活动养成了学生的良好品德,丰富了情感世界。据统计,现在80%以上的学生能做到少吃零食,不乱花钱,对于自己亲手劳动种出来的菜,尤其珍惜。

实践活动形成了效率观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懂得了关心他人和集体,有了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劳动教育,有助于发展和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劳动对学生的个性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劳动的目的任务具体、明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在完成任务时,他们也有获得赞扬的愿望,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学生缺少坚定意志,对学习困难大,没信心。教师从小实践入手,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将劳动中培养的自信心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

在劳动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在劳动中,几乎所有感官都得到了积极参与,协同活动。劳动不仅能矫正不良习惯,也为唤起和发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创造了条件。劳动中,学生能从实际中感知物体的不同形状、色彩、表面性质等方面特征,形成正确表象,有助于矫正学生的注意及记忆障碍。在劳动的成功体验中既为继续学习奠定了动力基础,同时也从侧面帮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课堂中所不能了解的知识。

通过劳动基地建设,绿化美化了校园,营造了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