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实现老小区精细化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坚持党建引领  实现老小区精细化治理

秦小红

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校 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当前城区老旧小区面临着封闭管控难、人口流动性强、商业物管入驻意愿低等多重困境。为打破现有困境,需紧紧围绕小区这个“神经末梢”,将深植于群众中的党员群体作为开启无物管小区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挖掘先进党员群体,融入自治协商机制,协同区域大党建,实现资源整合;聚焦群众家门口的难点、堵点、痛点,逐步梳理小区公共空间,以党建引领带动打造群众自治、多方共建、良性互动的老旧小区管理新格局。

【关键词】党建引领  居民自治  民主协商 多元共治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考察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

一、现阶段老旧小区管理存在的难题

当前,在多数一线、二线城市面临着老旧小区数量庞大、缺乏有效物业管理等难题,尤其近年来进入后疫情时代,老旧小区面临的管理困境,迫使地方政府、社区及小区不得不算算以下三笔账:

第一笔账是管理账。主城区的多数老旧小区都处在交通便利、商业配套较为成熟的地段,且老旧小区入住率高。此外,因老旧小区的基础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等因素,吸引了众多租户,但租户换租频率较高,人口流动性强,且该群体对小区的归属感偏低,导致小区内部的管控难度加大。不仅如此,业主出租房屋,无需经过小区或社区管理方,导致出租户的信息欠缺,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老旧小区的管理难度。近年来,因房屋买卖市场情绪高涨,老旧小区产权转移量大,新进居民信息更新却迟缓不畅,致使小区的人员管理缺位。此外,多数老旧小区呈现出沿街分散排列的特点。对外出口多达十余个,一直都缺乏有效的门禁管理,尤其后疫情时代,给小区的封闭式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二笔账是经济账。老旧小区缺乏完备的商业物管,多为政府托底完成小区绿化、垃圾清运等基础管理,其他事项由社区、小区自治管理。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多数现存小区普遍缺乏维修基金,对于道路破损、路灯损坏等问题,维修成本高,导致公摊权属设施等维修费用问题难以解决。且多数老年居民还停留在单位养房的观念上,对购买商业物业服务的意识还比较弱。诸多因素,致使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愿介入,纯市场化、商业化运营的物管模式也难以在老旧小区内推行。

第三笔账是安全账。老旧小区一直以来主要以人防为主,无法实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导致无物业管理小区治安得不到保障,同时因流动人口比例高,安全隐患多,盗窃、失窃等事件常有发生。老旧小区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因年久失修存在管理上的盲区,私搭乱建、电线私接乱接等行为屡禁不止,此类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飞线充电等带来的失火事件也常有发生。此外,各类上门诈骗案件,在老年群体中上当受骗的比例较高,老旧小区因缺乏有效的门禁管控,也成为诈骗群体的瞄准对象,给老年群体的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二、党建引领老小区精细化自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党建引领的根本,打造深植群众身边的党员工作室。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关键在于突出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筑牢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无物管小区的破题之策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以党员工作室的作为微型载体,吸纳先锋党员加入队伍,选优配强党员工作室队伍,通过选派、推荐等方式,让更多年轻党员加入队伍,助力推行“老少配”,实现党员工作室的无缝接力。同时,在社区内部、街道内部形成交流机制,采纳众长,真正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优势,助推解决好老旧小区的难题。

(二)抓住党政群共建的路径,最大限度汇聚无物管小区治理合力。党建引领下的无物管小区治理,必须做实区域化党建,高效整合区域资源,才能达到共建共享的实效。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众星拱月”,党组织是“月”,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发挥好“众星”的作用。对于区域内的各方组织、各种资源要进行再整合、再组织,充分动员退休老干部、共青团等群体组织,有序加入到老旧小区的服务管理中来,破解老旧小区自给服务供给不足的难题,推动老旧小区治理从“自转”走向协同共建,从封闭走向融合。

(三)抓住党建推动高水平治理的导向,把工作室与日常工作无缝链接。搭建“街道工委+社区党委+总支部+二级党支部+党员工作室”的党建体系框架,以二级党支部为触角,网罗优秀党员人才,逐步建立“纵向到底”的党组织体系。同时,以共建单位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为契机,协调区域内的多方资源,逐步打造“横向到边”的党组织格局,使党员工作室不再“单打独斗”。通过小小工作室,构建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的连接点,真正实现上接共建单位,下接小区居民,打通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在小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三、总结

以党员工作室为粘合剂,嵌入小区各项治理中,在参与中大力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党员先锋、居民骨干、积极分子和社区志愿者等群体,作为服务者、监督者积极参与小区项目实施全过程。搭建党员工作室,将小区居民参与治理的载体和渠道有效打通,提升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形成“需求由居民表达、问题由居民讨论、事务由居民参与”的老旧小区自治管理机制,使得社区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头雁”效应,逐步打造老旧小区“自治—德治—法治”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破解老旧无物管小区治理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德智; 朱嘉薇; 朱诗尧.基于PCA-DEA的城市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20,(07):111-116.

[2]李志,张若竹. 老旧小区微改造市场介入方式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 2019(10):36-41

[3]刘蔚,黄家亮. 老旧社区改造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北京市朝阳区Y社区为例[J].  新视野, 2019(05):54-59

[4]黄建. 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运行困境与创新之道——基于党建统合的分析视角[J].探索. 2018(06):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