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训练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体育教学训练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黄之杰 ,陈开梅

空军勤务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从思想不重视、精力不集中,业务能力不强、作风不严谨,组织不严密、管理不正规,教育不深入与不及时和风险研判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训练;安全管理

一、思想不重视、精力不集中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

思想不重视、精力上不集中,任何教学训练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与完成,也必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差错和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有:(1)长时间单调的教学训练,没有多大太多的变化和刺激,年复一年,就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常表现为精神疲惫,心不在焉,对教学训练不感兴趣,尽快想摆脱这种状态,从而形成心理疲劳和思想疲劳。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水平、判断力和反应力等方面都会明显减弱,极易产生差错;(2)教学训练头绪多、任务复杂、训练强度大等,体力超强度付出、精力超负荷支出、精神超过载运行,这些都使组训者无意识中减少安全关注,降低风险防范,思想和行为进入松懈、松弛状态,失去安全警惕性;(3)缺乏认知与警觉,思想不重视,意识不跟进,主观上视其附属物,行为上视其平常之事,摆不正教学位置,甚至置之不理,使安全管理处于不管不问状态。对待上级指示要求,走形式、一念了之,只贯彻落实、布置了事,既不深刻领悟,又不监督检查,更没有扩展内容补充。对待教学训练安全风险问题搞变通、耍小聪明、打折扣,仅仅是为应付检查,只记录不落实,敷衍了事。出事后找理由讲客观,不从自身去看问题,查不足。

二、业务能力不强、作风不严谨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从最近发生的多起体育教学训练安全事故教训来看,主要以下有原因:(1)业务技能薄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熟练,理论与实践脱节。虽然在理论上明白,甚至对规程能倒背如流,但是“只懂不会”,在教学训练中出现异常状况时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不能及时采取科学措施阻止事态扩大,造成失误差错;(2)责任心不强,而面子观念极强,尚未掌握相应的规程,组训能力不过硬、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不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教学训练规程,却凭借自己的一知半解冒险训练,排除隐患靠经验和感觉,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安全的行为,自身问题已经很严重,却毫不自知;(3)安全知识缺乏,问题分归纳总结不及时、不到位,技能掌握抚摸肤末支离,不了解、不熟悉潜在风险有哪些,风险的危害有多严重,从而放松警惕;(4)学习不刻苦、形式不严谨、操作不严格、做事拖拉疲沓等不良习惯,势必会带来对教学训练安全工作不上心、不用心,该想的不想,该管的不管,不注重末端、不关注细节、不把差错当隐患、不把问题当问题,随意降低教学训练标准,放任潜在风险积累;(5)对自身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缺少必要的安全行为约束,随意组织教学训练,无章管理,没有安全意识,行浮于事,满足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该要求的不要求,该严格的不严格,对危害视而不见,对风险听之任之;(6)表现出纪律松散、作风疲沓、不听招呼、不守规矩,教学训练讲条件、差错找理由,甚至有意违规违纪。

三、组织不严密、管理不正规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学校每次开展大项教学训练任务时,都要进行周密部署、细致谋划。但从大量安全事故和案例来看,大多数问题都是人为差错所导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有:(1)各级领导和部门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管理不严格、不正规,各个环节、阶段、步骤管理不科学,监督检查把关不到位造成的;(2)人员要求标准不高、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没有及时跟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过关,教学训练中的超负荷等多种因素也会成为事故的帮凶;(3)虽然我们都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未明确细化,职权不清,分工不明,交叉重叠,内部关系不好理顺,导致安全管理上易发生人浮于事、扯皮推委执行不力的问题;(4)新课程标准运行下的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许多配套法规还没有及时跟上,安全管理无抓手,从根源上埋下了隐患。从纵向贯通上来看,在体育教学训练、安全管理上容易出现对下指导有偏差,对上落实大打折扣。从横向联通上来看,校长室、机关部门、年级组、班级和老师与学生之间目前还很难实现充分融合,安全管理资源、信息等无法互通共享,导致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

四、教育不深入与不及时是发生事故的关键原因

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通常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有些环境能使人思想变得懒惰,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常识缺乏,安全责任人下降。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总觉得安全是别人的事,事故离自己很远,没有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为安全”氛围。究其原因主要有:(1)安全教育跟进不及时、安全教育手段靠说教、安全教育内容靠材料、安全教育的时机靠领导,主动性不强,泛泛要求多,联系实际少,针对性不突出,时效性差,最终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2)训练与安全管理理不顺,对教学训练安全管理的深刻内涵、特点、规律、运行机理缺乏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存在抓训练与抓安全“两张皮”,就安全抓安全、重治标轻治本的问题突出,“安全靠建设”的理念还没有树牢;(3)末端管控未落地,相关体育教学训练安全事件分析过程中发现,事前不是没有安全教育、不是没有安全管理机构,也不是没有做安全风险预判,最重要的是对安全教育末端的精准管控没有落地,教学训练中组织者往往多半考虑的是单位的整体发展情况,对于个别人或个别事件往往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够,从而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4)不愿面对现实、不能与时俱进,喜欢用历史说话,拿成绩讲事儿,存在邀功炫耀心理。领导干部对基层了解不深入情况掌握若明若暗,对变化趋势缺乏正确认识和理性思考,因循守旧,强调基层多,沿用习惯多,遇到不同情况,不能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个人对自身状况不能正确评价,常常纯粹于过去的辉煌,看不到当前的缺陷。特别是有些老同志凭经验干工作,对体力、精力下降、装备性能提升、训练难度加大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缺乏正确认识。

五、风险研判不准是发生事故的前提原因

体育教学训练安全风险范围广、内容多,前移关口,控制风险,需要对体育教学训练要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状态做出正确判断。体育教学训练中,我们对重点课目地风险研判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主观的意识,缺少客观依据每个科目的风险,到达什么程度不可以训练,没有形成详细系统的分级。(1)预防不到位。虽然我们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预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把这些预案和规定如何进行,行动中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处置,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城市更多。更多地依赖经验来实施,缺少客观依据和法律支撑;(2)风险认识不足。体育教学训练要素的安全状态始终在动态变化,相同要素、相同任务因环境不同,安全状况千差万别。客观现实要求各类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风险辨别能力。实践中,有些单位和个人因这种能力偏弱,缺乏安全知识。不熟悉潜在风险,时常将一些危害行为视为正常,看成合理,对一些错误做法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从而产生麻痹思想,从上到下都不重视安全问题,那么主、信者就会视安全为小事,将风险抛到脑后,不自觉的仿效他人的不良习惯,不当做法。

参考文献:

[1] 关鹏.实战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学训练安全管理问题眼睛[J].教研参考信息, 2018,2:10-11.

[2] 张百晓,关马龙,张永强.加强实战化训练条件下安全管理的思考[J].指挥学报, 2017,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