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提出、内涵特征及评价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提出、内涵特征及评价标准

章梦洁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定位的提出、内涵、特征及相关评价标准进行简要阐述,为我国其他城市打造特有体育城市及构建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北京;体育城市;

本世纪初,上海首先提出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全国各大城市都紧随其后计划创建以体育为特色的城市,建设体育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普遍诉求。本文针对北京提出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对其定位缘起、内涵特征和评价标准进行简要阐述,为我国打造体育城市提供评价标准和发展路径奠定基础。

1“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提出

有学者将2003年北京成功申办夏季奥运会认为是标志着我国体育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开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自此进入体育城市时代。为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规划实施的新发展要求,又恰逢申奥成功,北京提出其城市新定位“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这也是一个体育城市建设的新概念。

200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纳入当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并提出凝心聚力推动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此后15年的政府报告中均提及“推进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2005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以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为目标,建设多功能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在北京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同时提到“推进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导向;2007年《关于加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升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和形象”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供各种条件(如场馆、产业人才、赛事举办经验、城市影响力等);2009年,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注册成立,为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供重要保障;2010年,鲍明晓课题组构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相关标准。同时,《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制订2017年北京市举办体育竞赛活动计划的通知》中均提到“进一步强化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形象”的要求。

2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内涵和特征的诠释

2.1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内涵

国内不少学者将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体育城市划上等号,但如上文所述,这是北京市提出的新城市定位,该创新概念既是基于北京市的国际城市地位,又是趁奥运东风的一项计划。对该定位的内涵解释必须追溯到北京市提出该定位时的思考,本文参照鲍明晓给出的释义将其定义为: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对国际体育事务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城市。既是全球主要体育活动的区域节点城市,也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对全球体育生态、体育事务有重要影响。

2.2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特征

这类城市具有悠久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完备的体育设施、浓厚的体育氛围、丰富的赛事举办经验、高度成熟的体育俱乐部和完善的品牌赛事体系,同时是重要的国际或国内体育组织总部。

3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标准

在相关评价指标中,鲍明晓的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标准、宋忠良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陈林华的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最具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走在前列。第一种是以课题组研究形式为政府提供参考标准,后两者是在鲍学者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加以改良,以学术研究形式发表,未应用于实践。

3.1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标准(2010

该体系主要目的是继承奥运财富,巩固奥运成果。主要指标有完善的体育设施、活跃的大众体育、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发达的体育产业、丰富又具有包容性的体育文化、强势的体育媒体。其评价标准系统全面,基本涵盖体育相关的各个方面,思路清晰,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北京创建国际体育城市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不足之处是数据搜集有难度。

3.2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2

该指标体系建立在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层,8个一级指标(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职业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科技、体育产业、体育素养、体育国际化水平)、29个二级指标和69个三级指标,层层深入,从中可看出,指标更为具体详尽,是对前人研究不足的改进。

3.3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4

该指标体系借鉴体育城市及体育强国的相关指标体系,对体育城市评价指标进行了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标和城市体育竞争力的分类。包括4个维度:国际城市综合指标、国际体育城市综合指标、体育资源及品质指标、体育产业实力指标,共计72个指标。

综上所述,鲍学者的评价标准服务于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市,受奥运影响最明显,需要着重考虑奥运会与北京之间的互动,也是与奥运财富的关系最为密切;宋学者的评价标准更多是为了评价行为的可操作性考虑,不论是实现难度还是评价难度都有所降低,其主要指标也更偏向国内对体育事业的全面评价,与一些政府文件内的绩效等内容高度重合,其他几项指标则是保留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特点和核心;最后陈林华课题组则是借鉴体育城市及体育强国的相关指标体系,对体育城市评价指标进行了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标和城市体育竞争力的分类,即对体育本质核心内容的评价以及对非体育内容的评价。

4小结

通过对北京提出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定位的缘起、内涵特征和评价标准进行简单阐述,梳理该定位的提出背景及形成过程,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打造体育城市提供评价标准和发展路径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娜娜. 2022年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

[2]张卫星,王颖,孔垂辉.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及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5):23-31.

[3]鲍明晓.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02):4-10.

[4]宋忠良. 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陈林华,王跃,李荣日,杜梅,汪艳.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06):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