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创新研究

倪振松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福建 福清350300)

摘要:激励机制的落实可为高校科研团队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保障团队的科研能力,提高科研团队的绩效水平以及工作效率,激发高校科研团队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热情。本文首先阐述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创新策略,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研;科研团队;激励机制;问题分析;创新对策

伴随着教育学的发展,科研团队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主要以科技研究、科技开发作为主要内容,团队成员依照一定的科研目标、方法、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近年来,高校科研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为了促进科研团队的健康发展,使得科研团队发展壮大,需要利用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且,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团队绩效、科研水平,从而为高校健康化发展提供动力。由此可见,对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创新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激励机制主要是利用特定化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高校科研团队的意愿,借助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使科研团队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动力,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中需秉承着“人性化理念”,通过精神、薪酬奖励,使得科研团队成员将热情、责任投入到工作中,在最大程度上挖掘科研团队人员的聪明才智,取得最佳的科研效果。当前,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高校科研团队并不重视精神激励,主要将重心放在物质激励上,主要奖励的内容包括薪酬激励、启动科研费用奖励、利益分配鼓励等,所选用的物质奖励法有详细的衡量标准,所以实施起来更为容易,因此高校内部针对科研团队,所选用的通常是物质激励法。精神激励则是采用语言的方式,对科研团队的工作状况予以肯定,并开展适时的事业以及学术声誉激励,精神激励的实行难以量化,即使有精神激励,也采用的是全员激励法,无法起到精神激励效果[1]。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所以高校内部针对科研团队而言,更加侧重于物质激励。②高校科研团队中激励机制过度关注科研结果,对科研阶段激励重视度不足,在终结性评价的过程中,会导致科研团队人员工作阶段出现懒惰、散漫的情况,整体责任意识较差,影响科研效果,降低科研质量。③科研团队激励的过程中,忽视个人激励,强调的团队整体性激励,相较于整体性团队激励法而言,个人激励方案更有助于提高科研团队人员的工作自信心、工作效率、

二、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创新策略

(一)提高精神激励的重视度

高校科研团队不仅要满足科研团队薪酬、福利待遇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强化高校科研团队的精神激励,针对表现优异的高校科研团队人员应该给予认同感,为其颁发荣誉证书,平时尊重科研团队自尊心以及个体成长,全方面提高科研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对工作认同感、工作成就感等精神层面的激励追求明确高于物质追求,为了取得理想的激励效果,应该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激励机制中增加精神激励的占比[2]

(二)个人与团队激励相配合

高校科研人员进行团队激励有助于提升集体荣誉感,增强科研团队人员对高校的归属度,为科研团队成员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旦团队激励缺失就会使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缺乏竞争力,严重还会导致团队成员分散。个人激励法可以避免高校科研人员出现“大锅饭”的情况,一些特别优秀的科研人员仅采用团队激励法,会打击科研团队人员的积极性、责任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展团队激励的过程中,需要配合个人激励法。

(三)关注科研过程的激励

科研团队目标激励阶段可以将科研项目需求向团队成员需求予以转化,成员在制定科研目标之后,应该将科研目标作为努力的发展方向。在科研团队成员取得阶段性成果情况下,可以及时向成员反馈科研结果,立即开展激励,完成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需设定下一个目标。科研工作较为复杂,脑力劳动较大,甚至还会消耗较长的时间,所以即使没有取得理想的科研效果,若科研过程中相关人员工作努力,且工作态度积极,也要对学生予以科学的激励[3]。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应该保障激励的公平公正性,公平公正、奖罚分明是高校科研团队搭建激励机制的主要原则,以免科研团队成员出现不公正、不满、消极的情绪。高校科研团队构建的激励机制中,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应该具有科学性,依据科研目标的价值大小,设定好科研团队的激励量,不可随意性开展科研激励,否则不仅难以起到激励效果,还会降低科研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团队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所以当前高校内部应该对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引起重视,所以需要对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有正确的认知,然后采取提高精神激励的重视度、个人与团队激励相配合、关注科研过程的激励等策略来有效解决科研团队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质量与激励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锋,涂如男,贾茂想.互惠偏好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04):74-81.

[2]乔江艳,董宇红.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地方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2):73-76.

[3]钱长娜.协同创新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激励机制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7):4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重大项目《项目名称:物联网工程专业三创教育项目研究》(项目编号:FBJG202101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高校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机制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7S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