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

刘钰琪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现有已建成的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再开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常会涉及许多影响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效益,在更新的基础上改造出一个焕发活力的“新”城市。为此,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之下,本文对城市更新特点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设计;策略

1、城市更新的特点
  1.1可实施性
  城市设计作为规划与建筑之间的桥梁,能够真实地反映规划的意图,并通过三维模型展现,还原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详细展示建筑平面,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直接理解和感受更新后的城市形象,有效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建设。

1.2提高空间质量
  自1980年,上海就开始在进行城市设计方面的探索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有利于在项目总体审批过程中把握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城市设计应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体现政府对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合理引导。此外,它所关注的公共环境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空间尺度,还涵盖了一个城市所处地理区域的特征,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公共美学。而城市设计无疑对提高这些方面的质量至关重要。

2、城市更新中城市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2.1保障城市更新的可实施性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之间的重要连接桥梁。城市设计将规划方案立体化,全面展示规划的主旨与意向。详细的模型和场景模拟可以充分展现建筑的三维特征、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以及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以便于城市更新和建设的相关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改造后城市的整体情况。同时,它还可以为公众的参与提供更客观、更直接的沟通载体。此外,利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优势,还可以在城市街区更新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建立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

然而,如何实现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的有效结合,是当前城市设计师和规划师关注的重点。从城市更新的实际需要来看,一个真正可实施的城市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更新目标应与当前城市的总体情况和历史背景相结合,根据现行的规划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从而处理好局部更新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2)依据城市更新涉及的相关项目,在城市设计上做好协调、衔接与配合,尽量避免更新项目在形式、空间等方面出现割裂等问题。

2.2优化城市公共空间质量

通过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城市更新建设注重建筑而忽视公共空间质量的现状。从本质上讲,城市设计是政府部门对城市景观环境规划的干预措施。它主要关注城市的公共价值区,它不仅涉及公共空间的重要主体,还包括对其整体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建筑载体。对于现代城市来说,我们必须通过城市设计来引导优化公共空间质量,充分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因此,对城市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对于提高现代城市空间的质量是有很大益处的。
3城市更新中城市设计的策略
  3.1差异化的设计手法

当进行大规模改造时,主要的改造方式就是留、改、建,而小范围改造则主要是在保持整体基本布局不变的前提下,对各种细节之处进行调整与修改。设计导则可分为总体级导则、分区级导则以及地块级导则三种。其中总体级导则应用机会相对较少,其他两种导则与城市更新的两种主要方式相对应。当需要对城市进行大范围改造时,需要城市设计人员针对其中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地区,进行详细且全面的分析,从而使城市设计方案能够更加适用于上级规划。一座城市的老城、新区、城郊等不同片区的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更新策略,通过以点带面和片区联动更新,共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了提高城市的美观性与生态功能,还需关注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比如山水风貌等。

3.2区位主体的审视

区位主体即城市设计的目标对象,按分类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类。选址主体不仅可以是一个整体,例如包含复杂元素的城市,还可以理解为一个特定的设计单元,例如建筑设计,其组成元素相对简单和单一。明确主体的定位,为下一步设计指明方向。就定位学科考试的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理性要素和感性要素。其中,合理要素更多的是指传统区位的常规分析内容,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感性元素是当今城市设计中缺失的部分,包括历史文化、形象感知、艺术美学等。对于感性元素的挖掘,其方向是突出城市特色,使设计不再是“千城一面”,从而达到一定的文化艺术审美高度。关于定位主体的考察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把握理性要素;挖掘相关感知要素;理性元素与感性元素的结合,提取出与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意象元素;最后,对所有图像元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为后续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条道路是普遍的。也可以根据不同地点科目的具体实践背景进行更改,但总体思路不会有太大变化。

3.3合理组织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设计师必须将公共空间设计放在城市更新改造设计中的重要位置,对城市绿地、广场、绿道等公共空间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联结城市“新”“旧”空间,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网络化的公共空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更应注重公共空间要素的精细化、品质化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归属感,最大限度地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质量。

3.4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工作协调开展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且专业性及系统性极强的工作,通常,在实际开展此项工作的时候,需要多个不同主体的协调配合。从目前各更新项目的推进过程来看,各部门配合、协调等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较为常见,要实现多个主体的默契配合较为困难。因此,在开展城市更新设计工作时,应结合相关问题,对方案实施策略加以调整和改进,注重各相关联部门效益目标的达成,使不同利益主体充分联结,形成相互协作、互益互助的工作模式,从而在城市更新建设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外,还应落实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尽可能优化并集中管控的质量,把使用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城市更新的一大重要参考指标,协调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提升市民参与的积极度,从而使城市更新设计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3.5预留弹性空间,拓宽城市空间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更新和发展趋势是动态的。所以,在城市发展设计规划中,要着眼于长远规划,预先嵌入城市内部空间的拓展,预留部分空间以作后来拓展之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将原有城市形态和工程建筑的更新改造融入动态逻辑思维,短期改造可以按照设计方案,但是要与长期更新挂钩,而不是受限到当前阶段城市发展的要求。预留城市拓展空间,是城市整体协调与长远发展的结合。在合理布局升级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人口规模、经营规模、交通、住房等因素以及其他城市功能的对应等问题。例如,在城市公共交通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未来用车数量的增加,路面扩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现阶段车辆不多,但也需要预先嵌入加宽的室内空间,用于交通出行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哲威,杨建军,周东东.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探索——以新昌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8):156-158.

[2]程鹏.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J].智能城市.2018(13).

[3]张颖.存量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以青岛青岛湾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名城.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