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效性探究

唐平天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九年制学校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在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教师要全面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实际,运用多样化的途径渗透德育,引导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初中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策略,期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德育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效性

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校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并注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相关内容,让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教学全过程之中,进而带动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力的提高。

一、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现状分析

(一)德育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和社会环境影响,一些教师仍然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来渗透德育思想,缺乏创新意识与改革精神,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也因为教学内容太过呆板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薄弱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加大了对于德育教育的投入力度,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没有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体制机制,从而无法保障德育教育顺利实施。

(三)德育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交往与合作日趋频繁,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接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及良好的道德修养。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德育教育对于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这也就阻碍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学的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挑战。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给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其次,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性,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时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出现人格偏差,甚至导致其人格扭曲。当前家庭结构出现单一化倾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长期缺少父母关爱,极易造成心理失衡现象,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最后,网络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以其开放性,信息容量和传播速度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网络上传播的负面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之道德认知水平下降,道德行为失范。总之,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摆在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策略进行探究,以此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推动中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策略

(一)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中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从长远来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同时,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从宏观角度看,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微观角度看,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在工作和教学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采取各种途径做好广大初中生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促进他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身心状态。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来充实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学校,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以此培养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强化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与越位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严格遵循师德规范,严重影响了自身职业形象和声誉。这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大力提倡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等,努力造就一批具有高尚人格品质和优秀敬业精神的优秀教师,真正做到“以德立校,以德育才”。学校可以借助各种平台,采取多种形式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师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元素,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许多人认为德育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任务,与其他科目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各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教学优势。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性潜能。例如,在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杰出运动员们为国争光的事迹,从而启迪学生的爱国热情;在音乐课程中,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合唱,以培育学生的协作意识、团体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地理课上适当引入地理国情相关内容,让学生树立环保理念;在历史课中穿插历史人物故事,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道德与法制课中讲解法律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总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科各自的优点,把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之中。

结束语

总之,德育管理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有待教育工作者去探讨与研究。学校应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还必须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一名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各个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来拓展德育教育的渠道。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升初中德育工作实效,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卫平. 中学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效性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22):171-172.

[2]魏公桥. 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