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懂而不会”现象的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对初中数学“懂而不会”现象的剖析

罗瑞雪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255022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懂而不会”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同学在小学阶段没有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并不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因此,这些同学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更是感到吃力,无法做到对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内容做到理解和渗透。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过渡踏板,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对数学知识做到懂而会是初中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懂而不会;方法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懂而不会”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做笔记、专心听讲老师授课内容,自认为已经听懂了这些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但在课下做练习时却经常出错,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造成“懂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没有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的本质内涵,虽然听懂了老师上课所教授的内容,也能根据公式正确答出课堂练习题,但课下自己练习时却只会乱套公式、频频出错。另外这种现象也是受到传统机械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一节课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内基本都在不停地讲解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导,这种灌输式教育磨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积极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因此,本文将首先分析“懂而不会”现象发生的原因,然后就以上分析提出如何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又会”的学习者。

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灌输式教育不可取

初中数学教师在上课时会重点剖析概念的内涵,讲解本课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并进行大量的课堂练习等,这种教学模式稍显机械,学生无法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且学生由于个人知识水平不同,对于教学内容的消化能力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学只是流水线作业式学习,以为自己掌握了全部的教学内容,实际则是不懂装懂,懂而不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会习惯性地向学生确认是否听懂了所讲内容,学生也会条件反射式地给予肯定回答,但其实真正掌握教学内容的只有小部分层次水平较好的同学。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到不同层次同学的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思路,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例如在讲解方程时,部分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解复杂的方程式,学生在课后练习时却经常出错,因为学生只学会了老师所讲的题型做法,并没有掌握解方程的思路,因此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一知半解

学习从来都不是机械式的灌输知识和被动接受,而是应该自主地、主动地去进行知识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因为知识点太多而无法及时消化,从而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对学习内容感到疲惫和排斥,学生经常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引起一知半解现象的发生,课下自己做练习题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逐渐减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发挥能动性,让每个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敢于主动思考,敢于发散想象力,敢于动手实践,敢于提出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积极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三、如何做到既懂又会

教师应该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基本方向、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育为基本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数学课堂,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要对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深入拓展知识,对待能力稍落后的同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并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ppt课件来展示本节课程的重点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有效率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数学能力水平。例如在进行鲁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一次函数”的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前充分准备ppt课件,在ppt中插入一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出不同函数的斜率,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一次函数的本质和其图形表示,教师也可以在课件中将一次函数的主要学习内容用加粗字体标注出来,方便学生课堂笔记的制作。

而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试着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课前预习工作,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之前,可以自己制作立体图形,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它的截面,全方位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在正式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在微信群中提前发布的课程视频进行自主预习,尝试根据视频内容去做课后的练习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学生之间也要注意友好交流,互相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时要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做到“既懂又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班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阶段,这就意味着更高的难度和更抽象的数学逻辑,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忌灌输教育,要重点讲解知识本质与内涵、解题的总体思路与思考逻辑,让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拒绝对知识的“懂而不会”。学生自身也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进行课前预习,虚心请教老师同学,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努力做到“既懂又会”。

参考文献

[1]何善亮.从意义构建到能力生成“懂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析、实践应对与理论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5.

[2]曹庭利.优化数学教学环境,提升数学教学质量[J].读写算,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