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  融入生活——论小学科学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9
/ 2

立足生活  融入生活——论小学科学生活化

蒋学竹

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小学 431944

摘要:小学科学重视对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点,并且应用这些知识点处理具体问题。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实际教学时,应保证双方的良好结合,将生活教学方法运用其中,重视对小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水平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科学生活化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并将课本中的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

引言:人类历史属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保证科学教育的高效落实非常关键,应重视对小学生自然科学水平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新课程理念要求科学课程活动的高效落实,重视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活动中,教师注重挖掘实际教学中的优势,实现课堂活动的全面优化。

一、广泛应用资源优势,实现科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的指引,让他们置身于实际生活与大自然当中,充分感知到科学知识点的魅力,实现课程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成效。比如,教师要依照时令季节存在的区别,有效转变课本当中的教学顺序,将因时而教、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位,让课程内容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重视对教学时间的有效调整。此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投入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当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及四季的变迁,并对动植物进行观察,收集标本,再将其带到科学课堂中进行观察,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意识得到提升,将他们渴求探究的欲望挖掘出来。

比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时,应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充分运用,将本地的农作物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结合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与改良的介绍,让课程内容呈现多样化与丰富性趋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研究中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二、落实因地制宜原则,选择科学课程所需材料

在小学科学课堂活动中,为了让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所需,鼓励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充分感知这些自然事物的特征。这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学科学,而是在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上的投入,学习的热情会立即被带动起来,这对他们科学素养与整体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好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其目的主要是让小学生可以发现科学和实际生活存在的实际联系。

比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可以让学生用镜子把室外的阳光请进教室,用镜子做“光的传递”游戏,看镜子中的数字猜时间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掌握更多知识点,实现课外拓展延伸,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科学。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小学生走入生活

在小学科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生活化方法的运用,转变传统的课堂方式,让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意识得到充分的释放,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时,应重视小学生交流意识的培养,保证科学教学质量与成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应从生活问题出发,讲科学知识点和生活实际之间相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点学习的时候,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切入点,指引小学生把自己的意识由实际生活向着书本的方向转移。将学生的主导作用诱发出来。而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主动发现实际生活和科学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被充分挖掘出来。

比如,教师在讲解《水中的微小生物》时,教师先组织部分学生在附近自然水域中取水样,再指导他们制作标本,然后提供显微镜让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在交流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水中存在微生物的事实,附近水域的质量也引发了他们的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表示必须要注重环境,保护水域不受污染,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学生们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书、办保护环境的宣传专栏、向广大居民发倡议书......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四、回归实际生活,保证科学生活化效果

科学课程的实用性特点明显,教师在教学时,要把理论内容合理地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强调理论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让小学生使用科学目光看待实际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小学生在凭借科学知识点处理问题的时候,要重视对科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充分感知到科学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养成科学客观看待问题的良好品质,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增添更多的推动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实现课堂活动的科学化与生活化,保证课堂活动有组织、有规律的展开,让小学生学会观察以及深入探究。

比如,教师在讲解《水是怎样热起来的》一课时,在交代好安全事宜的前提下,可以事先让学生观察家里水壶烧水时的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下,对水是怎样热起来的做合理的推测,课堂上再根据学生的推测设计实验验证,从而对他们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科学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长期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将得到逐步提升。

结束语

总之,生活当中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生活化方法的运用,让小学生明白自然界当中存在许多的科学知识,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许多科学知识。小学生在实际学习时,要用心体会与观察,充分感知到科学在身边,为生活提供服务,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智慧主要来自实际生活,科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服务。所有知识都来自实际生活,也要反馈给实际生活。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生活中的所有因素,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重视对小学生科学认知的培养,强调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文龙.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探寻策略[J].读与写,2021,18(10):233.

[2]张学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2):786.

[3]吴林林.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1(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