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探讨

苏晓莹

广西讯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图书馆服务创新驱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观念,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传统的借还式图书馆,缺乏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导致科技信息、文献资源的开发率与使用率较低,且现代化设施的利用以及文化创新能力不突出。本文从信息化视域下探讨如何提升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利于图书馆改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模式,把图书馆富含的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关键词:创新驱动;图书馆服务;服务能力

图书馆和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是创新结果的汇总者、继承者,又是创新结果的加工者、宣传者,还是创新结果的享受者、显现者。依靠创新驱动,图书馆从传统的纸本图书馆延伸到现代的网上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及智慧图书馆;依靠创新驱动,图书馆从封闭且单一的传统服务,转变为充斥知识、拥有智慧且充满人性化的开放式、多元化服务。

1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

1.1缺乏开放意识

当前我国图书馆尚未建立完善的开放体系,各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从而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将大量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图书馆缺乏开放意识问题较为严峻。

1.2信息技术利用效率较低

当前部分公共图书馆未意识到数字化图书资源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图书馆对于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较低,科技资源等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导致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1.3主动服务意识落后

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落后,这种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的形式,难以跟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当前图书馆严重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未主动发挥服务职能,从而导致服务质量较差,难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图书馆需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2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分析

2.1建立创新信息互动模式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希望自己随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读者的信息需求呈多样化,且大量零散混乱的信息需要处理。图书馆需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引进新技术、迎合新环境,打破原有的界限与模式,建立便捷的创新信息互动新模式,从而节省阅读时间及成本,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效果。图书管理员需能够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开展情报调研及定期跟踪、检测、咨询等服务。采用互动式、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应答交互功能,使用户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沟通、阅读和搜索。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存储量大、更新快且便捷、资源共享等特点,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进一步开展更深层次信息的开发,积极推动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建设,创建完善的智库资源保障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智库功能,以满足广大读者更高的信息需求。各城市之间的图书馆也应打破地域界限,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联动,以确保各个城市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互联互用,解决各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多样性、丰富性不足等问题。

3.2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做好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图书馆员,所以增强人才团队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广纳跨专业优秀人才,即不仅具备了图书馆相关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如外语尤其是小语种、医学、电子、生物等复合知识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先进文化和美好生活的需求。图书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定期开展讲座、系统课程授课、论坛等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传授更新图书管理员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增强图书管理员与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适应度。其次,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考核,了解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并加入奖罚机制,创造良性竞争环境,提升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责任感。另外,以用户需求或项目研究需要为支点,按需召集软件技术、情报专业、咨询专业、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建立矩阵组织形式的服务团队,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某重大拓新项目或问题。3.2.2建立拓新文化互通机制图书馆可与企业或拓新用户联合建立文化互通机制,通过定期号召双方人员进行联谊活动、考察工作等,信息共享,增强文化互补,提升创新文化环境与团队的学习能力,拓新思想及适应能力。

3.3创新服务能力

近年来,图书馆发展较快,主要依赖于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类社会公共资源中,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信息传播的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受互联网冲击影响较深,由于辐射范围及容量有限,故在发展过程中问题日益突显,读者数量日趋下降,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无法体现,图书馆进行服务升级及转型是大势所趋。图书馆需要从资源能力到服务能力,并从传统服务能力到新型服务能力作出转变。随着图书馆能力从传统服务能力到新型服务能力的变化,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其中包括文献服务、网络服务、移动服务、学科服务、数据服务、OA服务、出版服务、智库服务和智慧服务[4]。同时,图书馆需要不断拓宽数字阅读渠道,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完善化、个性化及多样化的阅读服务,构建简单、高效且快捷的阅读模式,提高读者阅读体验,使读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阅读。

3.4保证配置更新和数据安全

由于图书馆的社会公共资源的属性,其必须面向不同的读者和不同的阶层群体,就目前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和整体的布局来说,在不同文化需求读者的相关资源的配置上有所欠缺,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目标也没有得以体现。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需及时更替破旧设施,购进新型设施,为了在处理数据分析时更高效快速,及时将信息数据进行储存,确保图书馆的设施先进耐用,以保证在图书馆的资源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系统运行效率稳定。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需严格要求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节约资源、保证运营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提升性能的角度出发,选择硬件和设备,保证系统流畅安全运行,满足大数据应用处理的需求,为图书馆的新建设提供物质与科技的基础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图书馆来说,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硬件与软件设施、管理制度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各图书馆之间可以强强联手或强弱互补形成合力,加强整合规划、减少收藏上的重复,加强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效益。图书馆自身应达到规模结构和整体布局上相统一,从顶级设计入手,保障创新驱动目标一致,高质量、低成本地提升服务,精确地把握读者需求,逐步完善图书馆各项功能,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初景利,高春玲.新时代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重新认识:兼论图书馆学教育的本原回归[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