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镇静在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适度镇静在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分析

张小曼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中适度镇静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我科行机械通气的患儿36例,在给予镇静过程中以Ramsay镇静评分进行动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持续泵注的适度镇静。结果 通过观察Ramsay镇静评分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波动、血压波动、心率波动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在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时,镇静效果最好。结论 适度镇静通过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调整镇静药物剂量和时间,并结合每日唤醒计划与临床护理,能充分发挥镇静药物效果,并降低对镇静药物的依赖和过度镇静对患儿的损害。

【关键词】适度镇静;Ramsay镇静评分;咪唑安定;护理干预

有效的小儿机械通气可达到维持患儿动脉血气基本要求,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适度镇静能够防止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躁动,避免躁动引发的非计划拔管等问题【1】。适度镇静需要对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镇静时间做出调整,在达到镇静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药物使用的依赖性【2】。本次研究通过观察Ramsay镇静评分变化,结合患儿SpO2、呼吸波动、血压波动、心率波动发生率情况控制调整咪唑安定镇静药物的使用,从而达到适度镇静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我科行机械通气的36例患儿,其中男21例,女15例;患儿年龄在1个月~6岁,平均(2.5±1.3)岁;原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小儿外科术后6例。研究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镇静方法

给予患儿0.03~0.2mg/kg/h的咪唑安定静脉泵注,并对患儿进行持续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判定镇静程度。

1.2.2每日唤醒方案

每日终止对患儿的镇静用药,密切观测患儿生命体征及苏醒状况,直到患儿清醒或再次发生躁动,再次给予0.03~0.2mg/kg/h的咪唑安定继续静脉泵注镇静。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心率、血压、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持续观察患儿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观察用药后患儿表现,若患儿焦虑或躁动不安,则为1分;若患儿配合,定性力好,比较安静,则为2分;若患儿对呼唤反应,则为3分;若患儿安静、对光反应灵敏或对强力的声音有敏捷的反应,则为4分;若患儿对光反应迟钝或对强力的声音反应差,则为5分;若患儿嗜睡,且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则为6分。

2结果

通过观察患儿心率、血压、呼吸情况、患儿血氧饱和度及患儿Ramsay镇静评分,总结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指标数据发现,当Ramsay镇静评分在3分、4分时,患儿血压波动、心率波动及呼吸波动发生率最低,而SpO2无差异。因此,在控制调整咪唑安定注射时,可在Ramsay镇静评分为3分、4分时停止镇静。

表1 机械通气患儿镇静过程Ramsay镇静评分与指标变化情况(%)

分数阶段

SpO2

血压波动发生率

呼吸波动发生率

心率波动发生率

1分阶段

98.2±2.1

35.71

13.10

20.24

2分阶段

98.1±1.2

8.33

10.71

9.52

3分阶段

99.2±1.3

7.14

4.76

5.95

4分阶段

99.2±2.0

4.76

8.33

7.14

5分阶段

95.3±1.2

10.71

15.48

11.90

6分阶段

95.2±1.4

16.67

13.10

13.10

3讨论

儿科PICU患儿机械通气通常都是病情复杂且生命体征不稳定,这些患儿在通气中可能存在生理疼痛及不良情绪,往往造成患儿躁动不安,容易使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非计划脱管,也容易造成因意外脱管而引发的感染【3】。而在机械通气时,气管插管会对患儿机体造成刺激,使患儿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增加人机对抗,影响通气效果。因此,在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度的药物镇静。通过药物镇静,不仅能够提升患儿机体对机械通气过程应激反应的耐受性,也会使患儿进入安静状态,避免躁动不安导致的意外脱管发生。但镇静药物使用时间、使用剂量会对镇静效果和患儿机体造成影响,若镇静药物使用过量,可能造成患儿神经系统的永久损伤,并且镇静程度过深,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4】。由此可见,适度镇静在小儿机械通气中十分关键。

本次研究中,对于机械通气患儿进行药物镇静过程中采用的是咪唑安定,咪唑安定用于镇静当中,具有起效快、易清除的效果。该药物分布半衰期大约在25~30min,而清除半衰期大约在1.5~2.5h。常规使用药物在体内蓄积较少,并且主要通过肝肾代谢,一般可由肾脏将60%-70%排出体外。咪唑安定则适用人群较广,且短期镇静和中长期镇静均可使用。这种药物在小儿机械通气中使用时,能起到较好的镇静作用。但因小儿耐受程度存在差异,并且镇静药物使用过量容易造成一定的神经性损伤,所以需要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控制好咪唑安定的剂量与时间,尽量以刚好满足镇静预期效果为最佳用量。这样通过适度镇静,将既能保证符合要求,又能避免过度镇静对小儿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观察患儿镇静药物使用后Ramsay镇静评分、SpO

2及患儿血压波动发生率、呼吸波动发生率、心率波动发生率情况,选择达到镇静效果的Ramsay镇静评分分段作为停药终止镇静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控制镇静剂量,实现适度镇静这一目的。

在小儿机械通气适度镇静过程中,需要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如:需要密切关注患儿躁动不安的改善情况,需要监测患儿的全过程生命体征变化。在镇静开始,护理人员可适当通过语言引导,使患者消除焦虑状态,并能保持一定的安静,降低痛苦与恐惧。护理中检查各项指标与治疗用药过程尽量保持动作轻柔,防止粗暴的动作刺激患儿感官,全程尽可能降低对患儿的疼痛刺激,并且护理过程需协助患儿找到舒适体位,降低疼痛刺激。护理干预中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内容,按时定量给药治疗,并时刻注意患儿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干预中,护理人员需要检测机械通气中是否做好各种管道的连接,镇静剂量调整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为避免药物蓄积和药效延长,镇静给药可采取每日唤醒方式【5】。护理干预中通过结合Ramsay镇静评分与指标波动发生率情况,做好每日唤醒方案,并严格遵守唤醒方案操作,减少药物用量和镇静时间。每日唤醒计划方案在护理配合中是重点内容,在执行该方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咪唑安定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的记录,而在每日唤醒计划中,当患者即将清醒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儿适当的束缚,避免患儿初醒躁动发生自行拔管情况。在每日唤醒患儿的时段,需要做好患儿翻身、拍背等护理活动,并适当辅助患儿进行肢体活动,指导患儿主动呛咳,避免压疮与静脉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小儿机械通气中通过观察Ramsay镇静评分与临床指标变化调整控制来实现适度镇静,在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段,镇静效果最好,心率、血压、呼吸波动发生率最低,镇静程度最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符广丽.适度镇静在小儿心内直视术后撤除机械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25-26.

[2]曾玲,杨红叶,韦靖,何静.适度镇静在小儿心内直视术后撤除机械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02-1403.

[3]姜山,徐俊,吴映辉,刘欣,向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机械通气镇静30例[J].医药导报,2014,33(6):758-760.

[4]简福霞,梁泽平,商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3):3637-3638.

[5]邵新娜.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全方位气道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