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探讨

董然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 4月急性胸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进行胸痛患者护理救治比常规护理救治手段效果要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胸痛;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是急诊最常见的疾病,有资料表明,急性胸痛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5%~20%。急性胸痛的部位、性质和疼痛程度大多数能够反映疾病的特征。急性胸痛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在急救过程中快速评估、诊断及正确治疗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的先决条件,而护理干预又是各项救治工作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本文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急性胸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85 周岁,平均(56.74±3.06)周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84周岁,平均(55.13±4.21)周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批准通过。纳入标准:(1)年龄均>20 周岁;(2)无精神疾病史;(3)无传染疾病史。排除标准:(1)无法沟通与交流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3)肝肾功能受损严重者;(4)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接收到急诊电话后,医务人员需立即赶往现场,且到达现场后,立即检查患者各生命体征,且询问基本情况,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在途中加强氧流量维持。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主要措施如下:院前急救内容:①急救前指导: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需简单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和症状,立即通知急诊医务人员和院前司机,并在车上再次与拨打电话者取得联系,嘱咐其尽量不要活动,且原地静卧,保持镇定,在赶到现场后,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立即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②现场急救:检查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后,立即给予低流量吸氧,且实施床边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心功能变化,且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病情,如患者心电图结果显示为损伤性ST段抬高、缺血性T波改变、坏死性Q波,其均可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同时还需立即给予止痛、镇静药物,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给予硝酸甘油喷雾剂,在确定患者无相关禁忌证后,可给予溶栓(注射50~150万U尿激酶)治疗,首先注射5万U尿激酶,若患者无明显不良现象,可将剩余尿激酶融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若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现象,可加强相应药物治疗,比如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多巴胺治疗;对于心衰患者给予呋塞米治疗;对于室颤患者,可加强除颤治疗。(2)转运程度:①转运前准备:为了取得患者配合和依从性,需做好事先解释工作,随后对意识清醒患者,加强病情监护,且增加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向患者家属说明转运期间存在的潜在风险,且通知好各科室,准备接诊工作;②转运途中护理:协助患者平卧于担架上后,系好安全带,且加强各管道的监护,防止氧气管扭曲、脱落,维持静脉通路,保

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需加强呼吸机频率、潮气量的观察,避免气管导管的脱出,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体征、面色,避免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的发生;③严格交接制度:将患者送至医院后,还需与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且一同送入急诊室,并在此检查各管道,控制滴注速度,交待病情细节,直至完全交接清楚后,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1)抢救成功率:记录抢救成功例数,并计算抢救成功率。(2)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该量表主要涉及护理态度、内容以及护理自我感觉等,共25个问题,每个问题0~4分,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 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的原始数据在 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样本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的水准α=0.05,当 p<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例数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30

29

96.67

对照组

30

22

73.33

χ2

4.705

p

0.030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30

20(66.67)

9(30.00)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1(36.67)

10(33.33)

9(30.00)

21(70.00)

χ2

7.680

p

0.000

3 讨论

胸痛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引发胸痛的关联病症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或呼吸 系统疾病皆可引起此病。胸痛临床是危险性极高的一种急性疾病,中老年患者而 言,其呼吸系统和心脑血 管系统机能下降,患病后不快速救治,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在胸痛患者急诊抢救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

在院前急救护理前,与患者或家属建立有效联系,了解患者胸痛病情,并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慌乱,同时采取科学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中,护理人员

先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胸痛后,辅助医生对患者实施救治。 在对患者转运前,急救车内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实时救治。 患者转运到达后,与接诊护理人员或医生做好沟通,详细阐述患者情况,方便接诊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病情,实施合理救治措施,尽快让患者恢复健康。 本研究以60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对后续救治起到积极辅助性作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掌握患者实际病情,为患者有效且快速救治提供基本保证。 在本研究中的急救护理院前干预包括院前急救病情询问、院前电话指导、到达现场后立即救治、转 运处理、急诊 交接工作、转运全程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连续性且快速急诊救治,使患者在入院前及入院后快速衔接,接受科学快速救治,缩短患者急救所需时间。 运用院前急救病情询问,让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病情有所掌握,便于在救治患者前,制定患者救治方案;院前电话指导,护理人员通过专业技能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紧急处理,为后续患者救治打下基础;由于护理人员在抵达患者病发现场已经对患者病情有所了解,并制定相应救治方案,有效缩短患者达到现场后再行观察患者病情所耗费时间,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安全;转运处理便于有效衔接患者院内救治工作,患者第一时间获得救治并辅助急诊交接工作,便于缩短抢救患者所需要时间,争分夺秒保证患者安全;在患者转运全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便于全面保证患者安全,提升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进行胸痛患者护理救治比常规护理救治手段效果要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小花,肖露明,谢君军,黄维忠,程俊,谭利.3D急救模式在胸痛中心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2):175-177.

[2]彭玉霞,方慧冰,赵健敏.风险管控策略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应用效果[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34(06):516-519.

[3]黎彩卿.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在胸痛患者救治中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08):78-80.

[4]洪波静,徐佩珍,金芳芳,王玉花,王敏霞.流程管理法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3):72-73.

[5]龙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01):113-117.

[6]李亮,吴权丽,张巧利,熊玮.时间轴管理法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救护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2021,5(06):346-349.

[7]钟文珠.流程管理法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5):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