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浅析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郑玉亮

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中心学校 河北 邢台 05515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与科技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它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为现代化教学建设有效的课堂创造了条件。初中物理知识是一门复杂而抽象的学科,它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认识到信息技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生动、高效地展示和创造教学环境,将物理课堂打造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高效课堂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也就是当前信息管理和技术处理的总称,它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运用,进而对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设置、开发以及运行。具体包含了众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多媒体技术、微课、创客等,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初中阶段的物理这门课程属于基础性的教育学科,它主要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思维的人才,并学会利用物理思维解释、分析以及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说道,“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程,在基础教育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该课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实践操作以及亲身体验等方式,从中掌握科学地探究过程,逐渐掌握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知识概念,学习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上述针对初中时期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性质的描述,以及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功能概念基本相似,这也将决定了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融合,并预示着二者融合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首先,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改陈旧的授课形式,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深受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通常所使用的授课方式都比较单调,给学生直接讲解课程内容,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也没有运用到其他的辅助教学工具,造成物理教学课堂的枯燥和乏味。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设备陈旧且不完善

现阶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教学设备这一方面,物理教师所使用到的教学设备比较陈旧且不完善,和当前信息技术的联系相对较少,科学技术的运用比较不足,进一步影响了物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在物理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等系列教学设备的运用机会非常少,使教学过程和授课内容无法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而在有信息技术的物理课程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又难以充分发挥该技术设备的教育价值,从而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使物理课堂授课的实用性逐渐降低,最终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2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落后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和当前所推行的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过程依旧是以传统式教学为主,这样很难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陈旧,甚至还有一些教师难以合理地把握新课标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和学生实际学习相脱节。此外,物理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最终忽略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削弱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2.3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

一部分物理教师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很难把它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而使物理课程的实用性逐渐降低。在当前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把学科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分离,进而使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知识过强,学生逐渐失去了物理课程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只能进行单纯记忆,使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脱节。

三、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对策

3.1创设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信息技术有很多种表现方法,教师将其带入到物理课程讲解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探究兴趣,进而吸引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注意力。同时,信息技术还具有搜索资料、储存信息等众多功能,可以帮助初中生整合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从而为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授课内容,以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的学习效率。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电功和电热》这一课的内容时,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如微课视频,为学生呈现出详细且清晰的物理学习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到这部分内容的物理现象,并让其思考“电功和电热”具体是如何产生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接着教师能够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为其展现“电功和电热”的形成以及电能表的使用视频,提问学生:应该做哪种实验来探究电流做功情况?它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微课教学落实自主化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自主化教学是现阶段教学强调的重点。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师可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组织充分自主性的教学活动,使其在自主学习、互相探究中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物理核心素养。在微课教学的应用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重点选择合理微课课件,组织学生观看微课并探究对应学习问题,在了解其合作学习效果后,教师应对其学习问题、学习成果做出评价总结和纠正,再次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保障教学效率。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征,教师可以为其设计自主化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活动内,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平面镜成像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结合视频内容、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观察分析、互相探究等方式,总结平面镜成像的不同特征。这一自主性更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升了学习自信,加大了探究积极性,学生在视频内容分析中,在和同学的互相探究中,均对平面镜成像的不同特点有所了解,实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老师后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总结和补充,也使其完善了知识框架,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3以实验演示视频的展示,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在中学阶段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学习内容。而在以往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观察实验、参与实验的机会有限,因此影响其实验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与实验相关的视频教学课件,要求学生观摩、分析视频内的实验操作,以此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随时学习实验内容的机会,为其实验操作打好基础,保障实验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电路连接》教学中,为确保学生对实验器材的应用效率,使其能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锻炼实验能力,笔者提前为其提供了电路连接实验的操作视频。在本视频中,小灯泡、开关等的应用要点、注意事项等均被详细讲解,而电路连接的基本操作步骤、操作细节也有着详细的展示。学生在利用实验演示视频预学习的过程中,提前对实验加深了认识,进而在实验课堂中能提高实验操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了实验课效率的有效提升,避免其浪费实验课时间。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作方式都发生着巨大变化,生活更加高效、便捷。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教学示例,打破以往教师只能依赖教材文本开展教学的局面,而信息技术的便捷不但帮助教师实现了教学方法的革新,更节约了教师大量板书和讲授时间,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郝晓慧,鲍龙飞.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54.

[2]张亚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C]//.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20:2161-2162.DOI:10.26914/c.cnkihy.2020.049783.

[3]陈李清.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J].数码世界,2020(0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