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中医文化进校园,播传承种子助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引中医文化进校园,播传承种子助健康

谢峻岭

荣成市斥山街道中心完小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参与“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仅能够增强我们小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普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实施背景

1.政策背景。20151218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20215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201910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摘要》强调,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摘要中着重强调,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鼓励中小学开发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等。

2.校情分析。首先,拥有良好的中医药文化基地。荣成市斥山街道中心完小坐落在斥山街道镇中心,拥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盛家生态园、斥山农场等校外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所;和美农场、百草园等校内种植基地成为学生劳作和观察的重要场所;年级“绿植”社团的先行探索也为今后校级社团以及全校“中药绿植”培育的推广引领了活动方向。其次,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我校现有63个教学班,142名教职员工,2800多名在校学生。从事医药工作的家长占比4.3%,他们将是我校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鼎力支持者,也是我们聘请的专业辅导员。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入校专业辅导、中医药课程开发等合作活动,进行专业指导、示范引领、合作带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最后,具有优秀的课程开发团队。我校将“中医药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隶属综合实践研究领域。学校综合实践名师团队隶属省齐鲁引航工作室,近年来,在综合实践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与学术积淀,能够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引领、推进中医药课程的开发、实施的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二、实施目标

1.打造环境文化。通过“一室一廊一园一带”楼内外文化设计,营造中医文化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传播中医药文化。

2.深化课程建设。以“中医药知识与五育融合、与学科融合、与节气融合”的视角开发课程,以跨学科项目化的实施策略推进课程实施与评价,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与素养。

3.推进特色活动。通过“健康生活”“文化认同”“社团活动”“少先队活动”“三色研学”“节日课程”等中医药特色活动的有效组织,引领学生践行、传承中医药文化。

三、推进措施

(一)校园文化建设

1.一室。将学校图书阅览室升级为“中医药文化阅览室”,中医文化上墙、图书更新到位,室内呈现中医药文化项目化研究展板、中医盆栽布景及学生探究作品等,通过中医阅览室的打造,为孩子中医知识积淀提供育人场。

2.一廊。将“中医药文化阅览室”楼道文化打造成“中医药文化长廊”,通过呈现“中医药名家”和“中医药发展历史”,让孩子们近距离走进中医药的过去与现在。

3.一园。由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百草园”,并分配到班级,由班级负责日常的种植、管理及维护,研究团队结合节气做好观察、记录等研究性学习。

4.一带。将学校甬路边的绿化带用于常见中草药种植,升级绿化带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形成校园中医药绿化带,装饰校园美化环境。

  (二)课程文化建设

1.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一是完善学校总体课程体系,将中医药课程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二是从五育及节气的视角规划中医药课程的整体架构,做好主题的梳理。

2.开发中医药课程读本与纲要。一是编写课程纲要;二是开发课程读本,例,德,历史名家与现代名家;智,中医知识与养生之道;体,中医功法,如五禽戏;美,中医书法、歌曲等;劳,中医药材种植、晾晒及保存等。

3.项目化长作业的研究。启动关于中药医文化的长作业研究,从“认识中医药名家”“探究中医药习性”“学会健康养生”等多个项目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参与实践体验、形成研究成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汇报。

  (三)特色活动推进

1.健康生活层面。开展校园传染病防控、新冠疫情防控、营养膳食等主题教育活动。

2.文化认同层面。开展中医药文化竞赛、主题诗词画报、中医名家宣讲、课本剧表演、中医健身操比赛、节气食谱设计、中医药材认称识名比赛等。

3.社团活动层面。中医小绿植养护、制作香熏摆件、制作中草药香囊、推拿小能手等。

4.社会实践层面。三色研学,走进校外实践基地;亲子研学,走进中医院了解中医药材,与父母一起挖野菜。

四、资源保障

1.用好社区资源。与社区中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单位,定期邀请中医科的专家尤其是家长志愿者入校给予指导培训,提升师生的中医药素养。

2.加强师资建设。由名师工作室引领,组建一批种子教师,邀请校医加入学术团队,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优化课程实施。

3.保障课时课堂。将中医药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节课,由综合实践教师授课,并通过长作业的形式推进学生的跨学科项目化主题研究。

4.强化资金保障。环境文化的建设需要资金的有力支持,通过项目申请,多方比价,本着学生原创为主,广告公司文化宣传为辅的原则,力求资金使用效果最优化。

五、实施效果

1.校园文化已然形成。通过师生参与,一室一廊一园一带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已然形成,师生可以不出校门深入了解、认识中医药文化,有些可以食用的中医药还被直接应用,大大提升了文化价值。

2.文化传承已然在线。在实践体验中,学生们获得了中医药知识,了解了中医药名家及其成就,也从中医的视角认识当下不良生活习惯存在的危害,“认识中医—纠正不良习惯—崇尚中医—学习中医—宣传中医”的文化传承之风已然形成。

3.办学品质已然提升。中医药进校园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小革小新或联盟展示的形式对兄弟学校做好引领帮扶;相关研究成果还以短视频或新闻报道的形式在各大媒体宣传,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及“中医药进校园”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