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迁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迁移”教学

黄荣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实验小学(南山校区),广西百色533700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学好数学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时不应处于被动状态,而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迁移”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不断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迁移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迁移”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运用所学过的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老师需要通过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步骤,以便更高效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加强对教学思维的反思和优化。

一、目前小学数学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分层程度不足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目标分层程度不足是其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大多数老师都认为把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上去就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从而,不太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导致学生们没有确切数学思维,要想更深入地理解和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很难的,同时也无法灵活生动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老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分层程度不足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光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成绩才能有更好的提升[1]

(二)在教学上模式过于单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开始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可是,有的数学老师在使用网络技术的时候将重点放在课件视频的制作上,对数学教学的本质不怎么重视,目前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数学教学模式都不够多样化,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教学模式不多样化这个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式要多样化,要充分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对学生们自主学习做到一个很好的帮助,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数学提供有效的帮助,还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教学中过于营造情景

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创造数学的情景。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根据所教的知识有意识地创造课堂情况。这是为了让他们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同时他们也能很容易地在自己心中记住数学知识。但是,有很多老师在创设数学课堂情境时,很多时候太过注重课堂的氛围感,从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目的,也忽略了学生们的学习,所以造成了本末倒置,老师只考虑烘托课堂是否热闹了。一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的,但是留在学生们脑海中的恐怕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自己真正的思维活动。创设课堂情境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只考虑教学气氛的“课堂”是形同虚设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巧妙安排学习内容

为了更好的在小学数学可以中,运用“迁移”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所要学习的全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复习和整理一位数的乘法口诀,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进而促进学习的“迁移”[2]

(二)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迁移”教学,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们的学习开展具有实际能力的指导,从而提供一些具有引导效用的学习方案,这就需要教师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新知识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充分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迁移”意识。在开展“迁移”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串联,从而形成前进的良好的数学学习理念。

(三)巧用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知识的有效练习

一个人可能只会产生一种解题思路,几个人在一起将会拥有更多不同的思路和想法,还能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思想不够成熟,在解题和计算时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同样提倡合作学习模式。因此,老师可将“迁移”教学与合作学习模式融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沟通,分享自己独特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学习和了解他人不同的学习方法

[3]。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将旧知识与新的知识串联起来,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更好的运用“迁移”,教师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遵从组间相同、组内存异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保证各小组的学生能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加科学有效的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串联。

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迁移”规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建立完整的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迁移”意识和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迁移”教学,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少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06):7-9.

[2]李一婷.迁移与联结:小学数学规定性知识的教学探析——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33):32-34.

[3]孙绍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习迁移的应用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1(2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