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转化思想 优化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借助转化思想 优化数学教学

张志豪

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摘要】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策略,对于学生学习极为重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分类,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实现知识的再现与连接,就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感知数学转化思想本文探讨了如何借助转化思想,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转化思想;情境;学情;分类;联系;化繁为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转化在小学数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策略,对于学生学习极为重要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有渗透的意识,但是学生在领悟和运用中却大相径庭如何才能借助转化思想,优化数学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并最终学会运用,成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建具体情境,体验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出相应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如果在运用转化思维进行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对学生掌握转化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

比如教师在讲解《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5.6元,问小明的妈妈需要付多少钱?借助这样的情境,小学生再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可以列出算式5.6×5。虽然学生们初次接触这类的问题,但是在生活情境的帮助下,可以让学生们想到几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有的学生列出5.6+5.6+5.6+5.6+5.6=28;有的学生则通过拆分的方式,把5.6分成5+0.6之后再分别与5相乘,最后算出结果;还有的学生直接把5.6化成整数乘以5,算出结果后再除10。在学生运用各种方式算出结果后,学生们能初步感悟到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刻地探索小数乘法与之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的关系,结合现实情景可以将5.6元乘以5转化成56角乘以5,结果等于280角也就是28元。并借助竖式计算观察发现,先把5.6看成56相当于把5.6乘以10那么要使原来的积不变,就要把结果除以10,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分析数学知识,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借力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结合学生学情渗透转化思想

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如今的数学教学也提倡“以学定教”学生的认知基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要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转化思想则更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这主要包括对学生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的分析首先是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小学数学教材编排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内容设计上一个系统知识往往要经历几年的学习过程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又是其显著特点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哪些知识是可以利用的,二是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否稳定和清晰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内容时,教师就要通过课前练习、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情况通过用竖式计算检查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说说为什么这么算?”了解学生对算理的掌握是否清晰这样就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从而为实现有效的知识转化提供基础

、引导知识分类感知转化思想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分类寻找共性的过程特别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呈现一个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教会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进行归类,进而主动联系旧知学习新知,这就成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就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这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知识?”“你认为这个知识点和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首先把知识进行归类,再借助已有知识开展学习活动,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注重新旧联系理解转化思想

奥舒博尔说过:“新的意义是借助于新知识同从前学过的概念或命题的相互作用而习得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多数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将新的数学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以充实认知结构的内容,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发生量变,从而扩大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

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时,一定要多问问“新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贯通知识体系,形成科学完整的认知结构

引导为简,感悟转化思想

解答数学问题是小学生学习中最难问题,随着当今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这也为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些数学题目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但是在实际的解答中,即便命题复杂,也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的范围内。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不知道怎样思考,是因为他们缺乏靈活的数学思维,读题能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看到难以解答的问题会选择逃避,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解题中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题意,进而帮助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巧妙利用转化思想把题目中重要的信息进行转化,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很好的找到解题的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就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解答,在学习异分母的的加法和减法,并且在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将新知和旧知识进行转化,提高学生的转化思维和推导能力。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中,大部分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计算方式能够掌握,然而对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不能深刻地理解,就导致学生们在解答关键问题中产生混淆,有的学生会出现将题目中的不同分母的分数之间相加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借助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那么当他们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我们已经懂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能否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呢?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学会知识间的转化,提高学生转化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不仅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常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而转化思想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想,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积累数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转化思想,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渗透和运用,最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振静.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2020(4).

[2张运梅.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与运用试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