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PC构件拼块式通用模具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装配式建筑PC构件拼块式通用模具探析

任瑞峰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00

摘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下简称PC)是将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运到现场进行吊装,通过连接结构件的拼装、组合及现浇形成建筑的一种方法。预制装配PC板的质量与模具和模板的规格有密切关系,高质量的模具是房建施工预制装配板制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装配式建筑PC构件拼块式通用模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PC构件;拼块式通用模具

引言

混凝土预制件(PC构件)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最广泛的构件类型。既往较长一段时间受制于相应的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而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论是相应预制件的加工制造工艺还是装配施工水平都得以快速提升,目前,采用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形式,由于主要结构采用工厂加工直接运输到位的形式,因此该类型建筑工程具有更高的建设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建筑工程较短的工期要求。PC构件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更高的施工技术来保障建设质量,因此在该类型建筑工程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应的施工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PC构件装配式建筑概述

PC构件装配式施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预制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PC构件装配式建筑中的各类施工均在厂房内部进行,加工好预制构件后,将其运送至现场进行组装。组装工作需要安排机械设备进行吊装,通过吊装的方式将预制构件送至所需位置,后续对其进行拼装和现浇,最终让其形成整体。PC构件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可大大缩短工期,或者满足建筑内部的各类功能,因此,装配式建筑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工程之中。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施工也相应节约了能源,无论是水资源还是电能,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生态效益较为明显,更有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

2拼块式通用模具的优点

(1)拼块式侧模和角模均为标准尺寸,可进行批量化注塑生产。虽然制造塑料模具会增加前期投资,但大批量生产模具费用的分摊成本在整个产品成本中可忽略不计。(2)由于该模具全部采用标准件对插拼接,塑料密度在1.2g/cm3左右,仅为铁的1/6,加上侧模和角模中间可设计成空洞状,减少重量,增加刚度,更适合人工搬运,降低模具组装和拆卸难度,提高生产效率。(3)拼块式通用模具可根据构件尺寸变化加以组合,为建筑产业化升级改造,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性。(4)与传统的模具制造相比,拼块式模具无需机械加工,取消了传统模具制造中的机加工环节,可节约时间和费用。

3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吊装预制装配式构件

构件的吊装工序可以分为以下工序:吊装墙板→支撑→校正→支撑加固→锚管注浆→连接墙板→拼缝注浆。所以第一步要根据慢起→快升→缓放的操作次序来对构件进行吊装,在吊装过程中,要确保楼面与构件底部有大概20毫米左右的空隙,同时要保证灌浆处于流动状态。利用1-10毫米不同厚度的垫铁放置到空隙中,保证构件安装完毕后和设计图纸要求的高度一致。在开展安装前要对预埋构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全安装到位,同时保证其型号位置与设计要求相符。在试吊过程中,要确保其距离地面不大于0.5m,要控制好起吊速度,速度以逐渐加大,避免突然加速。要控制好构件与安装面的距离,当构件与安装面距离只有1.5m左右时要停顿一下,对构件位置进行调整,要保证构件上预留的灌浆孔与地面预留钢筋能一一匹配。当全部插入后,要慢慢下降构件,当距离安装面只有30厘米时,辅助人员要根据定位线情况利用撬杠来调整位置,当构件就位后,要结合测量控制线、构件边线、轴线来调整构件最后的位置,保证不存在任何问题后,再利用连接板,临时固定好构件,楼面与构件垂直后,操作人员可去除吊钩。最后,结合吊装图及构件分布图依次展开吊装,当构件到位后,要马上安装斜支撑来固定,斜支撑数量最少要达两根,构件的同一侧面安装好斜支撑后,要检查其与楼面的角度,确保其角度超过60度。倘若在安装前构件就出现了表面破损,则应在修补后再开展吊装。倘若出现结构性的损伤,则要由构件制造单位、施工、设计三方协商处理。

3.2连接施工技术

通常,吊装与支撑固定施工后,可开始PC构件连接施工。PC构件连接施工期间,需借助套筒连接构件末端部位预留的钢筋。具体连接施工期间,需对下述质量控制要点予以重视:首先,连接施工前,逐一检查套筒规格型号,保障套筒与待连接的钢筋型号规格相符合,同时需对套筒质量、清洁度进行检查,彻底清理套筒后方可开始连接;其次,连接施工期间,应用混凝土将PC墙板与现浇主体梁节点浇筑连接;最后,PC构件连接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质量。而在连接PC墙板间预埋件和下部墙板时,需借助螺栓或焊接方式完成,便于为连接施工提供质量保障。

3.3模具组装施工

在进行模具组装施工中,需要先使用钢丝刷对模具底板与侧板进行清理,再根据模具的尺寸进行侧板安装,对模具的定位精度使用销钉进行固定支持,采用螺栓对模具的底模与侧模进行严格控制,完成后注意根据图纸设计内容和要求,对装配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尺寸符合有关标准,检查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实施。

3.4PC构件调整固定

吊装PC构件至预定位置后,在安装连接前必须先进行PC构件的调整、支撑和固定工作,确保PC构件在实际受力后不出现歪斜问题。一般来讲,PC构件在吊运至目标位置附近时需要进行近距离悬停调整,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构件进一步对准预定位置。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保障构件的水平度与垂直度,同时也需要结合相关构件的具体安装要求,使用相应的支撑工具来调整构件位置。斜支撑是PC构件调整及临时固定最常用的工具。以某工程为例,在外墙板支撑固定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标高对横缝进行调整,保障外墙板连接后横缝保持水平且竖缝垂直。后续检查外墙板的垂直度,初始位置外墙板与水平方向不垂直,此时通过调整旋转斜支撑保障外墙板的垂直度,这一过程中注意同步调整所有旋转斜支撑,避免出现受力差异,注意丝杆旋出长度,按照要求500mm支撑杆其丝杆旋出长度应在300mm以内。后续使用斜支撑进行固定,根据固定要求,在外墙板固定过程中不同规格的外墙板所用斜支撑数量不同,4m<外墙板<6m的应用3个斜支撑,对于长度大于6m的外墙板,应采用4个或更多斜支撑。

结束语

预制构件产品与模具的多样化给模具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多不便,本文从模具设计角度改进模具设计方式,提供了一套自由拼块式通用模具方案,可实现模具标准化组装、零件批量化生产,为预制构件多样化提供了一种经济的解决方案;在模具底部预留放置密封橡胶条的空间,为在构件有钢筋的情况使用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模具生产速度,降低了成本,批量化生产降低了预制构件的成本,有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梓丞.PC构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究[J].地产,2019(22):154.

[2]户万涛.PC构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9):172-176.

[3]钱家豹.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3):89-90.

[4]温纬立.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8(0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