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潜能生”的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

邓炳贤

广州市新雅街雅瑶小学

内容摘要 :潜能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潜能生的转化管理,是班级、甚至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教育和引导这些孩子,使他们和其他家庭健全的孩子一样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了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根据这些孩子特殊的情况,我尝试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方面着手,把特别的爱送给这些特别的孩子。

关键词: 潜能生  转化    自信心   关心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每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找得出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往往和其他家庭健全的孩子不同,表现为两个极端:要么内向、胆小、脆弱、自卑、不合群,要么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整天惹是生非。而这些孩子不仅品德行为上让老师家长担心,他们的成绩往往也不尽人意。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要教育转化潜能生,必须首先了解他们变化的原因,然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潜能生的形成原因

潜能生并非一生下来就是潜能生,他们成为潜能生的原因很多,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分析起来,潜能生的形成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要么是粗暴,要么是放任,使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感情;其次,家庭影响不好。为数不少的家长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着孩子,比如,胸无大志、工作懒散、生活平庸、言谈粗俗……都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不良影响;最后,父母关系不睦。真诚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间经常吵架、打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的歧视。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教育敌意的种子;其次,教学的失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的学生“齐步走”,这样必然会出现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潜能生;最后,多次尝试失败。对相当多的潜能生而言,有了第一次“失败”之后,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以至于形成第二次失败的前奏,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三)个人方面的原因。首先,交友不慎。不正当地交友,因而染上社会恶习,其次,学法不当。有些学生对学习很用功,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致使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久而久之,成了潜能生;最后,智力较弱。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差,也是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

二、对潜能生采取相应的转化对策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对潜能生充满信心,用爱温暖他们,用情感化他们,潜能生是可以转化为优秀学生的。那么,对潜能生采取什么对策才能促使其转化呢?

(一)发现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信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一种自我的肯定,也是前进的动力,是非常珍贵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别人。要让一个孩子自己有信心,首先应该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重新认识自己。

记得刚开学时时,我就在全班同学中开展了“照镜子”,即“重新认识自己”的活动。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自己的优点;转动脑袋,找到身边小伙伴的优点。当学生不再用自卑的眼光看待自己,也不再用挑剔的目光对待同学时,大家很惊喜的发现并认识到,原来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已经转学的某学生曾经是个让很多老师头疼的孩子,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每天到了学校就是不停的补这样或那样的作业,成绩也很让人着急。“照镜子”活动中,他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沉默了好久,然后看着脚底轻轻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他小小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谁来说说我们的小伙伴,他有什么地方是我们没做好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言语中,他渐渐的抬起了头。小伙伴一个一个告诉他:你的字认真写的时候很漂亮;你很大方,有一次我没有墨水了是你从你的钢笔中挤出来给我的;你有点胖,拔河比赛时可以用很大的力气……无忌的童言不仅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他,也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更使我不得不承认,原来大人的眼光有时是狭隘的。在一段时间内,他的字写得更努力了;别人有什么缺的,只要他有,他更热情的给予了;班级活动中,有需要出力的,他也能更积极的伸出手了……以后同学们都能看到他比较自信的微笑和学习。

(二)多关心,不歧视潜能生。

对潜能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指导,真诚关心,热情爱护,尊重学生,不歧视,不挖苦,真诚地跟他们交朋友,用博大的爱心,激起他们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

我班某学生做事向来“我行我素”,上课学习没有心思,迟到现象普遍,从小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后来爸爸再娶了,可能是由于家里的关系,造成他跟爸爸之间关系不是很好。小学时就流连网吧玩游戏。但他自尊心很强,我并没有歧视他,而是多方面给予他关爱:作业不会做,个别辅导;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并想尽办法同他家长逐渐接触,拉拢家人和他的关系。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进步很快,期末时也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三)联系家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大人的眼里是得到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爱,但大人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衣食,对孩子的心理却并不在意。大人认为孩子还小,只要给他们吃好穿好嘘寒问暖就够了,小孩子不懂事,很容易满足的。其实他们都错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根本无法承受,他们懵懂的心里装的只有恐惧。生活在父母的夹缝中,他们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班某个女孩父母在她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分开了,把襁褓中的她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她是班里个子最高的孩子,但是她性格孤僻,作业一多就不做,说着让人信以为真的谎言。有一天,她居然一整天都没来上课,打电话没人接。正打算赶到她家时她来了,说奶奶脚扭伤了动不了,她得在家陪着给奶奶做饭,说着眼泪就下来了,让人心疼又无奈。第二天她又没有来。中午我喊了几个学生到了她家。她奶奶来开的门。一看奶奶好好的样子我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我什么也不说不问,只是一遍一遍的给她补她拉下的功课。她倒不安了,主动说了,原来是消失了几年的妈妈出现了,让她又高兴又害怕。她担心妈妈又来找她,奶奶要不开心;又害怕妈妈以后再也不来看她了,索性骗奶奶学校开运动会不来上学了。后来我和她妈妈聊了很久,体会理解一个母亲的无奈的同时也把孩子的情况向她反映了。孩子妈妈很接受我的建议,先和二老交换了看法,然后征求了孩子的意见,解开了孩子的心结。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我们每个老师如果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真心爱这些特殊的孩子,能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进步,那么这些孩子也一定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合快乐。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参考文献:

1、李巨涛.《论小学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学刊.2007年11月

2、张海燕,郑传才.《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及其人格理论在后进生教育和转化中的应用》

3、高等教育出版社钟启泉 崔永漷 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课程评价制度的创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