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璐

重庆市巴蜀小学 40112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计算能力教学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计算能力就是学习小学数学的基础,没有好的计算能力,就无从谈数学学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更无法完成后续公式、方程、各项应用题的解析。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审视教学现状,积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得到不断提升,能够将所学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计算题。实际上,每种计算问题都会涉及多种数学知识,如应该使用哪个数学概念、哪个数学定律和哪种计算公式等,学生要想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必须深入理解、充分掌握和熟练应用相关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技能,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才可能做各种类型数学题都游刃有余。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等学科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1]

一、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

在数学知识框架中,数字与计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应用最多的知识。计算能力作为一种需要掌握的基本数学技能,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了其学习数学的质量。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方面显示出水平较差、计算速度慢、计算能力不高的窘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取得不太理想的数学成绩,甚至导致部分小学生因为计算问题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现阶段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计算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提高其计算兴趣和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完必要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适当进行拓展与巩固训练,如坚持每天做10道计算题。长此以往,学生在获得计算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不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帮助或引导他们克服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口算比赛”“趣味解题”等形式,降低数学计算的难度,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促使学生计算信心的不断增强[3]

(二)加强日常练习,巩固计算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不断的练习,只有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同样,在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也需要加强计算训练,不断巩固计算基础。传统形式单一的计算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敷衍的态度,既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计算练习的形式,通过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带领学生开展日常练习,不断增强数学计算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了“四则运算”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口算接龙”的练习活动。教师将不同的计算题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从第一位学生开始,对第一道题目进行口算,需要起立快速说出答案并坐下,再由第二位学生接着计算第二道题目,直到最后一位学生完成。在第一轮练习结束后,由教师总结计算错误的题目,然后由出错的学生继续开展第二轮接龙练习,直到所有学生都能做到正确口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刺激的氛围中增强参与兴趣,同时,紧张的环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逐渐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沉着冷静、仔细答题,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数学计算中进步,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还有积极作用。

(三)将计算练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能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之外,在生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超强的计算思维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快速地梳理出解决方案,从而有效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应用方面的培养,只是将课程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一定是为了服务生活,脱离实际的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机械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计算题目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融入课堂中,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使其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案例,如统计某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某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统计人们生活出行的方式等。这些题目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教师应着重点明题目中涉及的生活背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例如,在进行“影响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实验时,由于某批种子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的发芽率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结果,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统计出不同环境因素下种子的发芽率,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题目就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做起来也比较顺手,教师还可以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小麦,然后解释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小麦的成分,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这样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落实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首先,认真审题是前提。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解答计算题时看清每一个数字和符号,同时保证抄写在草稿纸上的数字、符号准确无误,避免出现简单的错误。其次,书写规范、认真计算是保障。许多学生由于书写不规范,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数字看错、小数点移位、符号写错等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下一步计算错误,最终花费了时间,但无法得出正确答案。最后,验算步骤不可缺少。养成验算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还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相关计算方法的印象。因此,在开展计算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解答完计算题后将验算步骤写下来,培养其良好的验算习惯,从各个方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转换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爱上数学,使学生愿意自主地投入数学计算的学习中来,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提高自己的整体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闫会敏.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33):139-140.

[2]张玉.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22):76-77.

[3]刘霞.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小学生计算能力[J].学苑教育,2020(2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