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陶瓷艺术设计—柴烧陶艺之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好的 陶瓷艺术设计—柴烧陶艺之美

吕姝慧

黑龙江大学


摘要

本文以柴烧为本发展,从烧柴到柴窑、再到柴烧。论述了其过程对于现代陶艺审美的重要性,从而体现柴烧的美学意义。以陶瓷中柴烧陶瓷为例体现优秀设计。




关键词

柴烧;柴窑;美;现代陶艺

前言

纵观当代的中国陶艺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发展迅速,而我省的现代陶瓷设计整体上还算比较单一,虽然中国的是世界公认的主要角色,而对于现代陶瓷设计的创造性,中国的陶瓷在此领域的发展却微乎其微,反之国外的陶瓷设计却逐渐展露头脚,从审美的角度对陶艺柴烧的历史、特点、美感等多方面进行论述。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中国的陶艺文化在世界文化背景下是唯一的,因为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而离开唯一性来讲,中国的陶艺发展就似乎就停留在传统上,没有继续发展的劲头,猜想是否是被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不得而知。因而中国陶艺的发展在当代和传统的陶艺文化之间无法突破。

我国当代陶瓷技艺的发展和世界陶艺的发展所具有一定的距离性。其距离不在于文化的差异性,而是追求创新的同时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意识审美,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创新上与世界陶艺文化的大环境同步,也要突破并继承传统。好的陶艺作品往往是要继承传统的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必然会得到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与大众建立更加坚实的联系,但是现今各种陶艺作品在一味去追求创新和追寻奇特的装饰,可是作品的泥味、火味、釉味逐步淡化,因此即使创新是可取的,但陶艺的本质不能忽略,不能盲目的去创新。

二、传统柴烧

最原始的烧制陶瓷的工艺便是柴烧,利用木柴烧制的任意陶件,而且在最初期没有釉料的情况下还具备着许多不确定性,好的柴烧完全来源于陶土和窑与火的结合,木柴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一项,完全靠木柴控制火候,因此好的柴烧作品选木柴的要求也很高,以及需要一直添柴来保证温度,并持续升温的过程,还会被周围环境因素所影响,例如空气的湿度,温度,空气的流动等微妙因素的困扰,而且每一件柴烧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能量产,出窑前没有人能控制得了最后的成品,总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传统的柴烧工艺就是独一无二的,柴烧陶器具有丰富的质地,其中陶器具上烧灼的火痕和附在表面的灰釉,灰釉是木柴烧成木炭之后的落灰,本身陶坯没有釉料或是有一层釉,但通过这样的一个塑造,变呈现了一个不同的色彩变化,也许有些情况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但是这种纯天然的落灰釉料是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变化,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样子,这样的釉料没有办法达到自然美的效果,其呈现的状态为后天人工合成效果,柴烧虽然在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危险的情况,烧到也是常事,但是也正是这些火痕给陶器的装饰外貌留下魅力的痕迹,也是上天给予的。

三、柴烧陶艺的特点

独一无二:柴烧陶器具有丰富而引人注目的质地,其“火痕”与“灰釉”作为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而优美的线条才是柴烧的魅力。柴烧生来就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质,只要大原则掌握住,其他的呈现就视为随机性的效果。在预期效果外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这也是柴烧迷人的部分。陶器出窑前任何人都无法控制,但总有意外收获,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业内流行的说法是“非大师,不柴烧”,这也反映出陶艺家对于柴烧技艺的敬畏。目前只有少数人可以做柴烧陶器,各种客观因素决定了柴烧的难度。可以说没有五年以上经验的陶艺师是烧不出优秀陶品的。

物以稀为贵: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柴窑的温湿度、 压力、气温都在变化。尽管无法量产,且精品率极低,但精品、小窑烧造才是主流。近年来柴烧作品越来越受到追捧。柴烧茶具不仅美观,而且成分取材于自然界,不含毒素,具有净化茶汤的作用。

四、柴烧陶艺之美

柴烧,是柴火和陶土之间的碰撞,其中核心是天人合一,充满未知的未来像是一场赌博,这也是电窑不能媲及的,当把观窑口处的砖拔出的时候,里面的陶器在金光闪闪的火焰中烧的通红,火焰宛如游龙,陶器不断被火焰冲刷着,经过火气的淬炼,质地厚重,散发着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材料和工艺是最基本的,所以论工艺质量,他是不能单纯从造型和颜色中确定陶器的规格,那么大多数人对其审美偏好无法一概而论。陶土泥料的好坏具有一定的标准,用作柴烧的陶土常常使用熟料的粘土,也就是预烧过的粘土或者五色土,其中烧制陶器的表面具有独特的纹理,而这种纹理是最无法预知的,陶土中氧化铁和火在碰撞的过程中变化是能够让主体的表面具有更多颜色,因此纹理和颜色都具备,陶艺家塑形过的陶器作品最后呈现的意外美就非常有期待,也会有自己的泥料配方,但是大部分依然会有不确定性。落灰和火痕是装饰陶器的重要部分,但是素烧过的陶器由于在窑中的所摆放的位置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所带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或是陶器距离柴烧火焰的远近距离也会有所不同,但这并不代表烧制处的陶器不好,而是要仔细考虑好火焰的具体路线,所以每件陶瓷作品摆放柴窑里的位置,也是会有些遮挡关系的,需要陶艺家们来控制,加入火可能会从这边过来,需要要一件作品来遮挡,那么遮挡的这件作品适不适合在这里,这里面都是有学问的。因此火从陶器的哪个部分烧过,直接决定着燃烧后陶器的质地和颜色。

五、好的柴烧具备的元素

优秀的柴烧作品具有它本身独特的风格,看起来像一套西装,可能在商店里没有那么亮眼夺目,也没有花哨的图案画面,但是如果穿在适合人的身上,既合适又舒服,它们将变的独一无二光彩夺目,所以好的柴烧作品的意境不止于此,第一眼看上去质朴又原始古拙,越是看久越是有韵味,越是迷人。所以就要求我们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真正能够欣赏美的心,对于柴烧的追求,莫过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信仰,是木灰和陶土的充分融合,但就依然是具有形式美感的,只是无法预知的一种美,这也是大自然的一种给予,将自然的痕迹赋予这件陶器上,可以在柴烧中直击灵魂。窑炉的美可能会被我们所忽略,但是它又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所吸引,它的结构以及窑内部的火道都是有学问的,这种美是突然的惊喜,就像飞翔着鸟儿美丽的羽毛,河边的鹅卵石凸显出来丰富色调。而陶器上的釉的颜色可以推断出窑里的陶土和落灰的类型,陶器上的釉和落灰的形成可以作为推断窑里炉火的方向和陶器所在窑炉内的位置。在它的釉上的效果是由火 焰、灰烬和黏土的化学成分及氧气和燃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陶瓷领域不仅有传统的继承,还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原始柴烧陶器是耗时间又费力的方法,与现在柴烧技艺相比,现代陶瓷和烧制技术的条件提高了,它与传统的木材燃烧美学完全处于不同的现代“烧制”概念应运而生。传统的重点是技术,而现代则更倾向于思想,更强调对人类自由的追求。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者不再关注清晰的形状和装饰设计,而是关注窑的燃烧氛围、陶土种类和用作燃料的木材种类,以及烧制时间和温度控制对陶器的最终形式过程。


参考文献

[1]向炳成,戴江.建水紫陶窑变之美[J].今日民族,2011 (7):24-25.

[2]胡经之,荣伟.艺术美的探求:台港及海外华人美学一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1.

[3]余娟.现代柴烧的工艺分析与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4](法)加斯东·巴什拉。.火的精神分析 [M].长沙:岳麓书社,2005.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