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艺术思潮与当代小学美术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浅析后现代艺术思潮与当代小学美术教育

徐小曼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天津 300047

摘要:20世纪后半叶,西方工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对整个世纪的艺术、世纪活动起着重大作用,也影响着整个世纪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后现代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将从后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结合小学美术的现状及问题,浅析后现代艺术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美术教育;审美特征;影响

  1. 后现代艺术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后现代艺术首先是一个时间上的定义,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此同时,它也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革命,所涉及的意识形态极其广泛,哲学,美学,文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都被涉及,且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观念。后现代艺术还是一场解放思想的运动,它是由历史的推进所产生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是西方的人文艺术传统在当今时代的表现。后现代艺术对整个世纪的艺术、世纪活动起着重大作用,也影响着整个世纪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1. 后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

1、欣赏性与流行性

后现代美术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供人欣赏。它没有绚丽夺目的色彩和复杂的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拼贴,拼贴性作为后现代美术的重要特点。后现代艺术作品没有被赋予多余的功能,只是具有强烈的欣赏性,因而能够快速地在大众中传播。

流行性亦是后现代美术作品的重要特征。后现代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流行,主要是以下两种原因:1、后现代美术作品不会被赋予多层的含义,不会追求真理及价值。2、它是真正为大众所服务,不会限制作品的受众面,其作品没有高雅与通俗之分,所以能够像商品一样在大众中传播开来。

2、艺术与生活开始融合

后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艺术与生活开始融合,强调艺术来自生活。艺术和生活开始融合的同时,大众文化也得到了发展,这也为它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反过来,大众文化的流行也说明了后现代美术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3、注重表现客观世界

现代艺术美术作品不同,其作品不以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指引,只是专注于表现客观世界的物品,作者在创作时不会考虑给人以主观上的情感引导,很少主张作者的思想和个性的体现,只在乎作品的欣赏性。后现代艺术突破了传统,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很多作者的手段和想法在作品中呈现,这也是个人艺术的体现。

4、艺术大众化,大众传媒的运用

传统美术不是为大众服务的,主要服务于贵族;在后现代艺术看来,艺术应该是人人参与,与大众密不可分。艺术的大众化,使得艺术回归到自然和生活,并且改变了人们评价世界、艺术与生活的方式。艺术的大众化,也使得其传播途径增多,以往的传播途径仅限于美术馆和图书馆,后现代艺术利用大众传媒探索出了更多的传播途径,这直接加大了传播速度。

  1. 小学美术现存问题

1、教学模式以绘画为主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要利用多种媒材和方法,例如:绘画、泥塑、拓印、拼贴等手段,来创作艺术形象和传达观念、情感。但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中,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许多创作活动只停留在知识讲解的层面,实际操作无法实现。因而绘画成了课堂的主要创作手段,绘画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成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致学生的绘画能力较高,对其它创作手段较为陌生。

2、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学会将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贯穿的要领,提升归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但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美术学科处于“被孤立”的状态,没有和其它学科相互关联。同样,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授,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后现代艺术观念对小学美术的影响

(一)对课程内容影响

首先是对课程内容造成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元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多元性深受现代艺术课程观的追崇,它也是学生形成美术能力的条件之一。以往课程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爱好、发展需求来选择,课程内容相对单调,以传统文人画和写实画为主,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学习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后现代艺术同样追求综合性和艺术性,综合性学习是教育发展的特征之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指的是美术与学习领域之间、与其它学科、与社会生活、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美术活动,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学习的欲望。

后现代艺术利用大众传媒探索出了更多的传播途径,也增加了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内容设计需要多样和灵活,不应限制在课本上。教师可以利用科技馆、天文馆、艺术作坊等校外资源,还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这些都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课程更加有趣、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它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首先,后现代艺术促使教学手段的增多,这也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从单一的讲授法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手段教学,例如:投影设施、教具的使用,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教学方法也更为丰富,游戏环节、小组合作等方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后现代艺术观念认为:教师和学生应是合作者,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多次互动。波依尔曾说过: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后现代艺术也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师起主导作用,现代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尽力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而现代要求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

(三)对教育改革理念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观念倡导的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深深影响着教育改革理念。首先,后现代艺术课程观认为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生活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其次,强调美术课程人文性的渗透。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让学生多去感悟和欣赏作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展开探究、讨论和交流,激励学生表达想法和知识。最后,后现代艺术观念提倡“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个性,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争取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被激发。确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对课程进行策划和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

后现代艺术观念对小学美术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造成了影响,甚至改变了当代的教育改革理念,它为现代美术课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对后现代艺术观念进行利用时要进行取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后现代艺术观念起源于西方社会,与我国的文化根基和人文传统大不相同,两种文化观念必然冲突,所以我们对后现代艺术观念展开汲取时,必定以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前提。其次,近年来我国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是处于第三世界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与西方社会有差别,后现代艺术起源和发展于西方,我们要吸取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因此,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后现代艺术观念带来的影响,促使中国美术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钟启泉,崔先,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陈瑞林.20 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社,2006.

[4] 章利国.西方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审美意向[J].新美术,1987(2)

[5] 谷中良.后现代主义美术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1988(2).

[6] 尹少淳.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 2017.

[7] [美]列· 史密斯. 艺术教育: 批判的必要性维[M]. 王柯平,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 王向华.对话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0( 9)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