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情绪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教师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情绪影响研究

焦艳凤

佳木斯职业学院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对于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讲,情绪本身会对其日后成长带来直接影响,其中,情绪的好坏通常会左右儿童的健康、性格。所以,作为教师应密切关注儿童的情绪,并基于儿童的特点,确保自身言语态度的温和以及行为举止的得体,保证儿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并帮助儿童塑造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本文将以教师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情绪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而围绕着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行为;儿童;情绪;言语态度

幼儿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存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在情绪上具有多种特点,包括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等。这些情绪上的特点,导致儿童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其中,教师作为对儿童言传身教的角色,自身的言行举止等,通常会对儿童的情绪带来直接的影响,这类影响中既包括积极影响,同时也不乏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保自身的言语态度、行为举止可以对儿童产生正向的情绪影响,继而帮助塑造儿童的人格。

  1. 教师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情绪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教师温和的言语态度以及得体的行为举止,在对儿童产生积极影响后有助于儿童情感的表达。正处于幼儿阶段的孩童,其自身无法理解抽象复杂的事物,但对许多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此种情况下,儿童在接触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后,往往会直接进行表达。例如,幼儿园教师若是通过生动的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行为去为儿童还原故事情节,通常会深深调动儿童的情绪,并且儿童还会根据教师语言、行为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在情绪的调动下,儿童便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1]

其次教师的语言态度和行为,还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带来直接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儿童正处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在行为上倾向于模仿他人,而在性格上则会受家庭、教师很大的影响。其中,教师的言语态度、行为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培养作用。例如,教师本身在通过相应的语言、行为不断鼓励儿童坚持后,儿童往往会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便可以帮助儿童慢慢养成坚持的品格。

  1. 消极影响

教师的语言态度和行为是一把需要教师掌握的“双刃剑”,良好的语言态度、行为可以对儿童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反之便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其中,教师在平常的时候语言若过于平淡,很容易导致儿童对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下降,并且还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枯燥的感觉,继而导致儿童对事物失去兴趣、耐心。其次,儿童因其性格特点,对于大多数事物都充分探索的热忱,而儿童的这份热忱能否长时期坚持,往往同教师的语言态度与行为有关,教师若无良好的语言态度、行为,儿童很难长时间坚持自己的这份热忱。

此外,消极的语言态度、行为不利于儿童的性格的养成,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儿童,自身性格的养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通常会对儿童性格的养成带来直接影响,而消极的语言态度与行为,通常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打击。例如在儿童完成任务后,教师若是置之不理或态度平淡,通常会对儿童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自卑心理[2]

  1. 教师正确引导儿童情绪的措施

  1. 教师应注意提升控制力

实践表明,教师本身应具备良好的情绪观察、控制以及调节能力,其中,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自我的情绪。若察觉自身存在负面情绪,便应及时进行纠正,不然负面情绪会对自身语言态度、行为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需要积极锻炼自身的情绪观察、控制以及调节能力,以加强对情绪的控制,避免其影响到自身的言语态度以及行为。

  1. 注意师生间的互动

师生互动是儿童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言语态度、行为,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儿童性格的养成。而在具体师生互动形式上,教师除要注意日常的沟通互动外,还要特别注意游戏过程中的沟通与互动,因为教师及时的参与到游戏中与儿童展开良好的互动,通常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向儿童传递喜悦的情绪,并且教师通过积极的言语态度、行为,还能在游戏活动中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3]

  1. 注重沟通技巧的应用

教师同儿童所进行的沟通,能够帮助儿童更为了解自己、他人,同时还能加深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所以教师在通过言语态度、行为影响儿童时,应注意沟通以及行为的方式,其中,尤其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对此,教师在语言沟通的同时,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的应用,通常情况下,教师通过肢体动作配合语言的方式,可以对儿童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还有助于安抚儿童的情绪,此外通过肢体语言等形式的应用,还能使教师通过语言态度、行为,更为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儿童[4]

  1. 结束语

总而言之,正处在幼儿阶段的儿童,其自身很容易受到教师言语态度、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当代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基于儿童的特点,通过积极的言语态度与行为对儿童的情绪进行影响,从而促进儿童性格的养成,继而为其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丹.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14):2-2.

[2]王明香.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分析[J].天津教育,2020(17):2-3.

[3]常彩娥. 浅谈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J]. 文学少年, 2020(4):1.

[4]林雯雯. 教师亲切多模态话语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J]. 2021(2018-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