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炫动青春”搏击操的自主创编和实施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大课间体育活动“炫动青春”搏击操的自主创编和实施效果研究

龙海霞

清镇市第一中学

摘要:大课间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法定的内容之一,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重要保证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工作有责任通过结合学校本身特色,挖掘学校自身优势,在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融入地方和学校特色、文化和音乐等元素,设计和创编出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独特丰富的特色课间操。

关键词:高中大课间 自主创编 搏击操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测试成绩的相关数据发现,青少年体质下滑,超重,视力下降问题逐渐严重,学校体育成为改善这一切的关键点,国家也相继发布多项文件针对学校体育进行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其中国务院在2011年针对校园体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全社会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在此背景下,很多学校将这一计划的着力点定位在了课间操上,课间操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望借此来打造属于学校的特色品牌。基于此,学校紧扣国家发展和动态,通过结合学校本身特色,挖掘学校自身优势,希望在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融入地方和学校特色、文化和音乐等元素,设计和创编出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独特丰富的特色课间操,以期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构建提供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课间操新模式,为学校课间操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清镇市第一中学课间操发展现状

大课间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法定的内容之一,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重要保证。长期以来,从我校及周边学校来看,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主要还是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徒手操,如:武术操、八段锦、时代在召唤广播体操及队列跑操为主。

(三)清镇市第一中学课间操存在的问题

学校大部分操是从初中一直练习到高中,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学生和教师对于这些操类学习有了一定的厌烦情绪,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学生做操的质量也较差,一部分学生对课间操的认知具有局限性,没有正确认识课间操的锻炼好处,还有部分学生觉得课间操内容比较少,没有自己喜欢的内容,这也阻碍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学生参与态度受项目及认知的影响,导致操类活动质量不高,特别是高年级同学大都是选择应付了事,未能积极参与到其中。学生在周而复始的锻炼中其主体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学生技能的教授、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发挥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愿参与其中。


(四)清镇市第一中学特色课间操的创编思路

“炫动青春”搏击操,依据有氧运动的理论,在创编中以健美操为基础,汲取太极拳、拳击、跆拳道等拳种精髓,遵循有氧、无损伤、简单易学和提高人体基本素质的原则,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更好的展现中学生的青春气息,传承中华武术的武德精神。本套操从创编完成,应用于教学和大课间实践,到再次编排、修改,再次教学实践,逐步完善成熟,使本套操具有了完整性、科学性、有效性,一直作为学校大课间学生练习和展示的内容之一,得到学生的喜欢和欢迎。

(五)研究过程及方法

1、内容设计

在着手创编的初期,首先针对我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对学生的走访调查及反馈,初步确定了创编徒手操的风格和特点。结合武术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观看,打破传统广播体操枯燥感,融入武术中的攻防和技击性,增强操类动作的趣味性,本套操共十节,在兼顾运动技能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分为起势、组合动作和收势三个部分,让学生在这套操的练习过程中经历准备过程、对抗过程、放松过程,从上肢基本拳法到下肢的移动步伐再到上下肢协调配合的组合动作,难度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每节操共四个八拍,让学生在学习中越来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体验感,获得感,充分调动身体和自身情绪,融入课间操的锻炼中(《清镇市第一中学”炫动清春“搏击操动作编排说明》详见附件一)

2、音乐设计

在音乐的选择上,把握搏击操的韵律性,与动作设计协调搭配,相互呼应的原则。搜索了大量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并能在感觉上带动学生律动的音乐,通过剪辑和创编,形成了一个3分半的具有节明快,强劲有力,富有激情旋律轻快,律动感强的完整音乐。通过音乐的剪辑,把起势、收势及十节动作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更加投入到动作的演练中。

3、教师学习实践

通过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学习,探讨,研究,对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动作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再次的研究,发现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再通过学生练习后的情况,肢体动作的协调,节奏感的把握等,从实践的反馈,再次对动作进行讨论,修改,实践。在组合动作的编排中,遵循难度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是上肢基本拳法、再到下肢的移动步伐,最后是上下肢协调配合的组合动作,从动作的连贯、衔接,音乐的配合三方面进行动作编排,调整,修改。

4、师生教学实践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勤练常赛,将此套操作为每天课间操的必练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套操。通过班级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竞赛性活动对动作进行练习、规范和熟练掌握。并将本套操作为参加优质课、微课比赛等活动的内容,检验效果,展示风采。

(五)清镇市第一中学“炫动青春”搏击操的创新点

1、风格的创新:本套操结合武术的特点,打破传统广播体操枯燥感,融入武术中的攻防和技击性,增强操类动作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越来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体验感,获得感,充分调动身体和自身情绪,融入课间操的锻炼中,并在其中发扬以礼始,以礼终的武术礼仪规范,让学生将学校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根植于心。

2、音乐的创新:在音乐的选择上,遵循搏击操的节奏性,与动作设计协调搭配,相互呼应的原则,收集了大量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并能在节奏上带动学生律动的音乐,通过剪辑和创编,形成了一个具有节明快,强劲有力,富有激情,旋律轻快,律动感强的完整音乐。

3、动作的创新:本套操共十节,在兼顾运动技能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分为起势、组合动作和收势三个部分,让学生在这套操的练习过程中经历准备过程、对抗过程、放松过程,从上肢基本拳法到下肢的移动步伐再到上下肢协调配合的组合动作,难度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每节操共四个八拍,每节动作左右肢分别交换练习,在方向的变化上,不仅有前后左右的方向转换,还有前进后退的攻防变化,这样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在不同方向上的全新感受,在长期练习达到转向准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动作的节奏上也跟一般的广播操有所不同,除了一拍一动,还增加了两拍一动,一拍两动等节奏的变化和组合,让全套动作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刺激、调动学生要认真、投入、全力的参与其中,并且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身体灵活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

4、能力培养的创新:自编操作为本校的特色课间操,学生反复学练的是自己学校独一无二的自编操,让学生更有集体感、融入感和自豪感;在展示、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思想。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