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力缺陷儿童语文课堂表述语能力培养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对智力缺陷儿童语文课堂表述语能力培养的探究

何万玺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3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与发展智力缺陷儿童的课堂表述语能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智力缺陷儿童在语文课堂上存在很多的表述障碍,这些表述障碍不仅滞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限制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正常发展。因此,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堂表述语的作用,以及如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表述语能力。

关键词: 课堂表述语 能力培养 研究

课堂表述语,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发生交流的直接工具,是学生课堂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课堂表述语是学生有思想,有知识、有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于智力缺陷儿童来说,课堂表述语是其学习语文、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运用和展示手段。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智力缺陷儿童的认知活动迟钝;记忆力缓慢,容量小;思维不深刻,概括能力差;言语发展水平低。智力缺陷儿童在课堂上表述习惯的松散、表述语匮乏、表述能力差、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等状态。他们在课堂上的课堂表述语往往总是简短的,固定的,沉闷的,死板的,抑或是一言不发的状态。这些表述障碍不仅阻碍了师生课堂交流的流畅性,滞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还严重地制约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言语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对学生课堂表述语能力的学习、训练和培养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一、亲身示范,消除表述顾虑

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虽然智力缺陷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较低,但是小学阶段是他们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间,因此,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表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智力缺陷儿童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他们对教师也有着一定得信任和崇敬之心。如果教师能用他们乐于接受的语言教学,采用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简单句式讲课,语气和蔼亲切,就能使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近了,这样更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才能跟随教师去愉快地探究知识,才能从教师的语言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语句来归纳出表述自己思想感情的语句来。教师规范化的语言也会成为儿童与人交际时运用语言的楷模。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带有示范性,努力使教学语言能够为智力缺陷儿童所明白和接受的语言。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大胆展示自己的舞台,还从心理上消除了他们的表述顾虑和表述障碍。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说话,并多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主动表述。

二、大胆鼓励,激发表述欲望

儿童的兴趣就像一潭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泛起粼粼波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大胆表述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手法为手段,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课堂表述语能力的表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课堂创设一定地语境,通过情景表演,语言表述来激发内心的感受。例如:我在讲授«孔子拜师»一课时,就通过孔子其人的影响和孔子求学的艰辛,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配上课文的录音,让学生一边感受一边听,在感知觉和声音的刺激下,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最后,我大胆的鼓励学生用心去朗读孔子和老子对话的语言句子,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语言描述表述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让他们自由的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建立了大胆说话的自信心,从而主动,大胆的各抒己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课堂表述语的能力,让孩子体会到语言表述的快乐,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也使智力缺陷儿童进入了一种“乐学”的境界。

三、切入生活,提高表述能力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语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造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和启迪。生活的丰富多彩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源泉。智力缺陷儿童由于很少接触外界事物,很少与外界的学生交往,生活学习的环境相对闭塞,使得他们的性格往往有些压抑,语言的表达能力差,见到陌生人就害羞。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景,开设生活课程,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让孩子在多种场合中学会观察、尝试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同时,还要多带他们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通过一些社交活动来自觉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如在组织的《超市体验》活动中,充分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与超市工作人员通过购物的互动交流,让我们的学生进行社会交往。虽然我们的学生的语言不够精深,表述不够清楚,但是他们在心灵上却得到了一次提升。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提高他们表述能力的良好机遇。 

四、展开想象,丰富表述内涵

据研究,人说话的平均速度大概是每分钟125—160个词,而人思考的平均速度大概是每分钟375—480个词。这就是说,思考比说话快了两倍,思考与说话很有可能会脱节,特别是智力缺陷儿童,他们的思维与说话很容易脱节的。因此,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只有丰富了他们的想象,才能提高他们语言感受力,才能表述出富有内涵的语言。如我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学生深情地感受着那优美的词句,看着眼前出现的景色,产生无限联想,激起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种场景和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是这样表述的:我把自己想像成海参在海底爬行着,我很快乐;我把自己想象成渔业工人,去海滩上抓海龟,好开心啊。同时,让学生通过语言把这些联想到的表象联系起来,然后按顺序将它表述出来。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像启发,对学生表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五、潜移默化,渗透表述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工具,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也只有通过表述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课堂表述语不是一节课或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它是教师和儿童通过日常的教学生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产物。它是教师开展语文课堂随机教育,发掘学生语言表达潜力的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利用文本,多渠道地设置话题,通过课堂的灵活教学,让学生学会多种表述方法。如三八节,五一节到了,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的祝福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老师、阿姨的爱,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大胆地进行语言表述,这是提高他们语言表述能力最好的课堂。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智力缺陷儿童的课堂表述语能力,有利于开放语文课堂,有利于提高和发展智力缺陷儿童的语言能力。同时,课堂表述语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