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培养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几点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培养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几点方法

奚 晶

大庆市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学, 163311

摘要:小学学习阶段中,孩子们觉得写作文难,想象难,是因为在小学低年级时,没有重视作文教学。本文归纳了如何“潜移默化”培养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培养;潜移默化

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可小学学习阶段中,孩子们最头疼的却往往就是写作文。我认为,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小学低年级时,没有重视作文教学。无论是家长还是某些老师认为低年级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识字辅导上,这是大错特错的。作文教学是不仅是培养学生使用精妙的语言,更是锻炼孩子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总结了工作中的教学经验,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阅读方式多样化,激发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基于阅读。所以,从一年级入学,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打卡。初始阶段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不规定阅读范围,孩子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阅读起来有困难,除了调动家长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以外,在学校,我会利用课间给孩子们讲故事,声情并茂,并配带音乐图像,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孩子们听老师讲的故事生动有趣,就会产生自己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巧妙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听广播里的评书,每天都按时守在收音机前等着评书的开始,这不仅是因为内容引人入胜,还因为每天结束时设的悬念非常诱惑人,所以我在讲故事时,特意围绕故事的中心,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一方面吸引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还初步引导了孩子们阅读时的思维方向,一举三得。

孩子们好动、好模仿,阅读一段时间以后,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这样,表演的孩子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具体的理解,观看的孩子兴致勃勃,他们在故事的表演中能够展开想象,自由发挥。

我还经常在班级开展一些相关的竞赛,比如“故事屋”、“成语小能手”、“诗歌朗诵”等,在活动中,只要参加的孩子,我都会对他们进行激励评价,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通过各类竞赛,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做出激励的评价,一朵小红花、一封表扬信,无不让孩子们欣喜,这不仅对获奖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动力。一句表扬,一句夸奖,就能激励学生多进行阅读,使他终身受益。

二、培养说话能力

1、为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我非常注意教学中的细节,学生不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平时说话,都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如果学生说话不完整,我就指导他一直说完整为止,坚持反复训练。还开展“给老师和同学挑语病”的活动,开展“用一个好词,用一句美句”说话的活动,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说话的能力,明显提高。

2、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练习说话。从一年级开始,每节课前都有一个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说话练习。表扬演讲得既完整又生动的同学。这样利用好每天的两三分钟,班级每个孩子都进行了练习。这种说话的练习方式,学生很喜欢,积极性很高,每天都争着发言。

3、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知,要想提高孩子写作能力,就要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现在,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视频、动画等资源丰富,利用这些媒介,提供给孩子们写作资源,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每一课课文都是图文并茂,我在教学时,会充分利用这些插图,例如在一年级教学拼音时,每一课都有一幅图,我会引导孩子们根据图编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然,学生们在刚开始练习时,肯定是看到哪儿想到哪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这时候就需要方法指导了。首先,在看图时,让学生产生一种顺序的意识。介绍景物,要按空间、方位的顺序叙述,比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介绍物品时,可以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的叙述顺序。其次,说话要有一定的句式,例如讲故事的时候,要讲清“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运用“先……后……”、“开始……然后……”、“先……再……最后……”等句式叙述,一步一步来,锻炼学生有条理地说话,那么最后让他们写出来也不是难事了。

三、从说到写,自然衔接,顺利过渡

1、说完整的话,写完整的句

一年级上学期,汉语拼音教学完成后,在进行了之前的说话训练的基础上,我着手训练学生开始用汉语拼音写话。刚开始要求不能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写即可,不批评,重表扬。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适当的要求。如:给学生几个相关联的词语,让他们练习说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会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地写下来。选材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从说完整的句子自然地过渡到写完整的句子,在练习中初步认识到什么是句子,为之后的习作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2、轻松、愉快的看图说话和写话。

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是作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训练。它对训练学生用词造句、培养观察事物、分析表达事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还能引导学生从观察具体的形象入手,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我每个星期抽出一节课的时间,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题材,进行看图说话和写话练习。在指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我尽量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即使学生只是说出简单的一句话或三言两语,我也会发自内心的说出表扬的话语:“你真棒!”“你进步真大!”激发孩子们想说、愿说、敢说的欲望,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

当然,一年级的小朋友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常犯颠三倒四和错用词语的毛病,这时候就要适当地启发、引导学生把几句条理混乱的话,重新安排前后顺序,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空间、时间)和几件事物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条理。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逐步具有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连贯话的能力,这就为以后的习作练习,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3、阅读为基础,经常仿一仿

因为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模拟情境等。接下来为了有重点、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为学生搜集适合仿写的儿歌、童话、故事等,让他们去阅读、去理解、去体会,并告诉他们写作方法,让他们尝试着去写一写。仿写这种方法针对性强,有参照,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参照范文,培养好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要加以表扬和肯定。

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 孩子们的句子虽然不是很优美,但从充满童趣的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写作发自内心的喜爱,足以让我感到欣喜,所以我经常在班级当中,把“小作家”们的佳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带动了好多小朋友,自发开始尝试学写。同时,我也告诫他们,模仿是习作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要有自己的见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要在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只有抓好起步阶段,才能为将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作文不再成为孩子们的噩梦。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语文教育论集》第491页

2、吴迪《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