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里——初中音乐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里——初中音乐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

覃芬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市第六中学

摘要:在教学改革思想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指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综合化的效果。初中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己任,应主动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完成多角度的知识学习。实际上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诸多的精髓内容,会在价值观念上和思维意识上对学生带来引领作用。音乐课堂以塑造学生的综合化学习成果为基本目标,意图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应有效做到要二者融合,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学生整体化能力的生成。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初中音乐融合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音乐;传统文化;融合;策略;分析


前言: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有着博大精深的特点。同时,会呈现出源远流长的特征。教师基于发展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耳濡目染的音乐学习环境,会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生。实际的授课指引中教师借助传统文化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吸引学生的参与。同步,教师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对于策略加以针对性的调整,会让“亲民化”、科学性的方式助力学生完成高效的音乐知识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让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得到增强。
缺陷——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会呈现出一定的不足,也会受到较多的阻碍。来自于不同方面的消极影响,学生实际取得的音乐学习效果不强。此外,千篇一律的授课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带来了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将精力投放在文化课知识的探究中[1]

音乐属于中考不会涉及到的科目。因此,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投入的精力均不强。课堂内仅以应付了事的机械化方法完成知识的学习,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2]

重视程度匮乏。课堂内实际需求无法满足、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的参与欲望较低,均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拦路虎”。使得教学成效下降与传统文化的融入度不够[3]
(二)课堂内的引导方法落后
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方式会实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教师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跟随、学唱为主。即:教师演唱一句,学生跟随演唱一句。教师直接正面纠正学生的错误,采用分批演唱或者轮流演唱的形式,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上述方法难以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浑水摸鱼”的问题。即:参与欲望较差的学生会对口型或者是不出声音,来应对教师的集体学唱。难以在音乐学习中投入丰富情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二、指明灯——初中音乐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
信息技术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会起到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作用。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较少,对于不同音色、对于不同的音乐知识探究欲望也较差。音乐难以起到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此外,音乐教学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过分拘泥于教材的形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融入。为此,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方法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京剧。结合音乐课堂学习的《唱脸谱》内容,让学生了解国粹精化。京剧会涉及到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服装道具、以及京剧演员的妆容背后的旗帜均会彰显出不同的内涵。教师的信息技术方法加以多元化的介绍,配备不同的图片和视频方法,便于学生增强理解。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形式起到了一定的拓展作用,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完善。
(二)借助主题活动,为传统文化融入提供平台条件

音乐课堂可以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激情。在教学中以生活中的不同节日或者是相关事件创设活动契机,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上述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成果的凸显。同时,为传统文化的融入铺平了道路。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年或者是中秋节、端午节等相关节日,让学生通过音乐表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最真实情感。实际上节日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会感知节日的优势,也会体会到节日中的优质氛围。为此,教师可以首先展示节日的由来如:“介绍年的故事”、“介绍中秋节代表的内涵”。端午节时可以为学生讲述屈原的相关传统文化内容、展示粽子的意义。采取以上手段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生成。随后,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最真实想法。在二者融合中夯实基础,营造优秀氛围。进而,做到让音乐走进学生内心,让传统文化震撼学生心灵。
(三)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

合作学习模式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秉承于实际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理解音乐的重要性。借此,促使经典成为学习的“指明灯”。
例如:教师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意识,促使学生生成民族自豪感,可以结合《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培养学生,强化上述情感意识。此外,通过合作学习教师还会增进学生对“殖民地”、以及“半殖民地”思想的探索。同时,融合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相关思想主题,让学生完成多角度的知识探究。教师的指引会让学生加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干和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保障学生学习成果的完善性。要认识到音乐学科教学的特色,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特点,构建高效课堂,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动力。借此,让传统文化注入音乐学习,让传统助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思考。将传统内容发扬光大,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职责,教师为便于学生做到深层次理解,形成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信息技术和主题活动等不同方式促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进而,强化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代珊.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碰撞——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之我见[J].文化产业,2021(07):124-125.

[2]戈德蓓.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初中音乐课堂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J].北方音乐,2020(08):104-105.

[3]曹国军.从地方艺术资源进初中音乐课堂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J].当代音乐,2019(05):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