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活动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校外活动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李春旭

黑龙江省萝北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154200

摘要:教育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它需要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其中学校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责任。但是学校教育也容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全面落实青少年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青少年对校外教育的需求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校外教育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校外活动教育;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1、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学校教育具有统一课程、教学规划及教学材料,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打基础的作用,它更多地强调共性发展,相对忽视学生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的发展,因此存在弊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它不会受到同一课程、教学规划及教学材料的束缚,可根据参与校外教育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设置教育内容,以尊重青少年个性化发展为前提条件开展活动,此优势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可比拟的。校外教育更加侧重于研究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会确保各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如通常会开设绘画、美术、舞蹈、音乐或各种体育项目活动培训,在组织形式方面也以兴趣小组为基础单位,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聚集在同一区域,再以青少年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将教与学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出校外教育的价值。在整个校外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作为活动的调度者、组织者及参与者,通过倾听、启发、诱导与分析等形式,让青少年在兴趣中获得启发与知识,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校外教育会从因材施教及兴趣引导出发,广泛吸引青少年群体积极参与,让青少年接受快乐教育,以达到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良好状态。

2、校外教育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将创新能力培养理念通过一系列举措渗透在实践中。

2.1.1聚焦实践活动,强化创新体验

实践、体验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为积累创新经验创造条件。校外活动中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群文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创新经验,体验创新成就。

2.1.2营造自由空间,放飞创新梦想

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校外活动中心教育活动内容上的开放性和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性,以及师生关系上的民主性、平等性等特点,为青少年想象力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无限空间。

2.1.3坚持启发诱导,激发创新潜能

青少年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最佳年龄段。教师应针对青少年的创意关键期,坚持启发式教育,最大程度激发蕴含在他们身上的创新潜能。

2.2、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离不开肥沃的土壤。我中心以特色课程、兴趣小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竞赛等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1特色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特色课程和兴趣小组的教育不受新课程标准的限制,没有升学和分数的压力,完全建立在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基础上。这里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放飞孩子想象力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创新想象,给他们挥洒创意留足空间。

围绕着提高青少年创新素质,中心开设了清华少年小小科学家培训课程、小鲁班工作室、乐高机器人工作室、少年棋院、模型、美术、合唱、武术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项目秉承青少年活动中心“拓展活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理念,以“做中学”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启智、启心”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感受创意乐趣,培养创新才能。

2.2.2综合实践活动

近些年来活动中心联合周边兄弟学校,开展了“千家万户绿色环保科普行”“探究自来水的秘密”“生活污水流向哪里”“蚊子最爱什么颜色”“机器人嘉年华”“车模海模航模表演赛”“我来做导演——自编、自导、自演科学影像节”“振兴革命苏区儿童歌谣表演秀”“大学院校科学营”“快乐农场”“客家建筑大探秘”等活动。辅导老师不断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研读无字书”。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学员们学到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员们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随之提高了。

2.2.3主题竞赛活动

除了上述综合实践活动,我中心还举办了一系列主题竞赛。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度地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提高了儿童创作的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主题竞赛举办的目的是鼓励所有孩子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而不是通过评奖甄选个别特长生。

2.3、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体会

2.3.1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在“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优势,需要正确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和引领。就创新能力培养来说,我们吸收了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蒙台梭利的少儿教育理论,参考了韦钰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计划,结合国内创新教育的先进经验,将其整合进课程之中。

2.3.2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这一判断可分为两个层面来诠释。一是先进教育理念对行动的指导,首先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改变上。校外活动中心课程设置与活动设计上借鉴国内外教育理论,根据社会迅速发展和青少年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二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多情况下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师的身教往往比言传对学生影响更为深远。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不断突破创新,才能期望学生形成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提高其创新能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如个性化发展、兴趣需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化等。而校外教育在培养青少年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提高校外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校内外教育的衔接效果,营造良好的校外教育氛围,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

[2]杨芳.校外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祖国,2018,(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