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张眯 唐苗苗 黄丹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冷刀疗法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接诊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人95名,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50人采取宫腔镜冷刀疗法,对照组45人采取电刀切除术。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发生率2.0%,和对照组17.78%相比更低(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8.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从住院时间上看,试验组(5.49±0.73)d,和对照组(6.31±0.92)d相比更短(P<0.05)。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用宫腔镜冷刀疗法,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关键词】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性;宫腔镜冷刀;疗效


医院妇科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十分常见,通常是由内分泌或者神经中枢活动失调所致,可引起痛经、月经紊乱与阴道出血量增多等症状,若不积极干预,将有恶变的风险,危害性极大[1]。本文选取95名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人(2020年3月-2022年2月),着重分析宫腔镜冷刀疗法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接诊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人95名,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n=50)年纪在30-66岁之间,平均(41.62±4.93)岁;肌瘤直径在9-58mm之间,平均(30.47±3.59)mm;病程在0.5-21个月之间,平均(10.38±2.57)个月。对照组(n=45)年纪在30-65岁之间,平均(41.24±4.67)岁;肌瘤直径在9-59mm之间,平均(30.62±3.97)mm;病程在0.4-21个月之间,平均(10.09±2.48)个月。病人意识清楚,认知正常,无精神病史。2组肌瘤直径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急性生殖道炎症者。(2)严重贫血者。(3)孕妇。(4)过敏体质者。(5)凝血机制障碍者。(6)严重心肺疾病者。(7)哺乳期妇女。(8)其它恶性肿瘤者。(9)精神病者。(10)认知障碍者。(11)传染性疾病者。(12)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2组术中都采取静脉全麻与腰麻的方式,协助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扩张宫颈口后,于病人宫腔中规范化的置入宫腔镜。设置膨宫压在100-120mmHg的范围之内,待充分膨宫后,根据B超结果与宫腔镜视野,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对照组用电刀对肌瘤进行规范化的切除,同时予以电凝止血处理。试验组用冷刀器械对肌瘤进行切除,通过宫腔镜操作孔将硬式平头双开弯剪刀(规格:3mm)规范化的置入,然后剪开肌瘤表面的包膜,分离周围组织,钳定肌瘤,分次切割或者直接切除肌瘤。对于出血点,需用电切镜系统电凝止血。2组术后都予以抗生素与缩宫素等资料。

1.4 评价指标[2]

1.4.1 统计2组并发症(宫颈机能不全,及宫腔出血等)发生者例数。

1.4.2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症状未缓解,病灶累及范围无变化。(2)好转,症状明显缓解,病灶累及范围明显减少。(3)显效,症状消失,病灶被彻底钳除。对总有效率的计算以(好转+显效)/n*100%的结果为准。

1.4.3 记录2组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62aaf4e92f08d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发生率2.0%,和对照组17.78%相比更低(P<0.05)。如表1。

表1 统计并发症表 [n,(%)]

组别

例数

宫颈机能不全

感染

宫腔出血

发生率

试验组

50

0(0.0)

1(2.0)

0(0.0)

2.0

对照组

45

2(4.44)

3(6.67)

3(6.67)

17.78

X2





7.2159

P





0.0246

2.2 疗效分析

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8.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如表2。

表2 统计疗效评估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无效

好转

显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1(2.0)

19(38.0)

30(60.0)

98.0

对照组

45

9(20.0)

17(37.78)

19(42.22)

80.0

X2





7.2593

P





0.0241

2.3 住院时间分析

从住院时间上看,试验组(5.49±0.73)d,对照组(6.31±0.92)d。对比可知,试验组住院时间更短(t=5.2963,P<0.05)。

3 讨论

目前,子宫黏膜下肌瘤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乃良性肿瘤之一,本病的患病群体以30-50岁的女性为主,可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引起严重后果。宫腔镜冷刀疗法属于是一种微创技术,能够对病人的子宫进行有效的保留,并能通过女性的自然腔道进行操作,可避免遗留下瘢痕[3]。宫腔镜冷刀疗法能够充分用机械钳口分离病灶与周围组织,以在最大限度上挖除肌瘤,可提高肌瘤切净的几率,另外,宫腔镜冷刀疗法还具有术野清晰、切割精准与无电热损伤等特点,病人在术后基本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十分安全、可靠。对于此项研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总有效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分析住院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宫腔镜冷刀治疗后,病人极少出现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且其疗效也十分显著,住院时间更短。为此,医生可将宫腔镜冷刀疗法作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法。

综上,子宫黏膜下肌瘤用宫腔镜冷刀疗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博,孙静莉. 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与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及对妊娠影响[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1,9(6):480-481.

[2] 王兴红. 宫腔镜手术治疗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的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52,54.

[3] 熊春秋,张杰,余菲. HEOS宫腔镜冷刀切除治疗Ⅰ~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 广西医学,2017,39(9):1419-14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