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宫腔镜宫腔镜电切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吸收量);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月经改善率、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及宫腔形态。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吸收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8%,53/57)及月经改善率(84.21%,48/57)均高于对照组[70.59%(36/51)、56.86%(2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14.04%,8/57)低于对照组(37.25%,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宫腔形态占比(92.98%,53/57)高于对照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月经恢复、宫腔形态恢复及妊娠情况优于宫腔镜电切治疗。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冷刀 电切治疗 月经 宫腔形态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相关研究报道指出,35岁以下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约为3%,35岁后上升至23%,绝经后发病率高达31%,70岁后则少见。育龄期患者的恶变率为0.5%~4.8%,绝经后可以高达10%~15%。所以子宫内膜息肉一经诊断应尽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甚至导致不孕。有研究报道指出,子宫内膜息肉的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及时诊断与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比较宫腔镜直视下利用切除息肉与传统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宫腔镜 冷刀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相关研究报道指出, 35岁以下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约为 3%, 35岁后上升至 23%,绝经后发病率高达 31%, 70岁后则少见。育龄期患者的恶变率为 0.5% ~4.8%,绝经后可以高达 10% ~15%。所以子宫内膜息肉一经诊断应尽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甚至导致不孕。有研究报道指出,子宫内膜息肉的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及时诊断与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比较宫腔镜直视下利用切除息肉与传统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宫腔镜 冷刀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针分离粘连与分离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分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电针分离术,研究组患者给予宫腔镜分离术,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月经改善情况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研究组宫腔粘连复发率为8.00%,对照组宫腔粘连复发率为24.00%(P>0.05);研究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电针分离宫腔粘连相比,采用分离宫腔粘连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月经恢复情况佳,粘连复发率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电针分离 冷刀分离 疗效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技术在宫内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50例宫内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以宫腔镜技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24/25(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5(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生率0/25(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技术在治疗宫腔良性病变方面具有有效、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宫腔镜冷刀 良性病变 妇科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技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不孕症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不孕症患者采用常规电切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孕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不孕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不孕症患者时间长,但术后恢复时间短;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0%,对照组依从性成功率为72%,两组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宫腔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女性子宫内膜,清除子宫内病变情况的同时,促进女性怀孕,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不孕症 宫腔镜冷刀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之后对患者妊娠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需切除,且确认适应宫腔镜模式的患者作为研究群体,分别在评估患者手术适应症,在患者围术期了解并同意研究后,分别施行宫腔镜下的切除术、电切术用于切除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视为组50例,电切组50例,主要对比患者手术期间的手术开展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差异;追踪患者半年到一年,分别统计患者半年复发、半年妊娠与一年复发、一年妊娠的例数,并在半年回访中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统调。结果: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相对较短,证明患者恢复较快,术中出血量与电切组差异不明显,不作为统计标准,组术后的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低于一天,电切组在一天以上;到组在半年之内的时间里妊娠的例数多于复发的例数,12个月妊娠的例数较高,无复发例数,电切组追踪效果相对弱于他组,(P

  • 标签: 宫腔镜 冷刀切除 子宫内膜息肉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疗法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接诊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人95名,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50人采取宫腔镜疗法,对照组45人采取电切除术。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发生率2.0%,和对照组17.78%相比更低(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8.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从住院时间上看,试验组(5.49±0.73)d,和对照组(6.31±0.92)d相比更短(P<0.05)。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用宫腔镜疗法,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 标签: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安全性 宫腔镜冷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近些年女性健康总是被各种疾病“缠身”,特别是子宫内膜息肉,这类疾病发生率基本接近35%,超过35岁的女性极易发生这类病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会持续上涨,同时恶变率也会增加,特别是绝经后患者恶变率为10%,术后复发率达到29%,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不确定,有些患者几天后复发,有些为几个月或几天等,所以,必须探寻一类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适宜方法,此次就针对此类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调研。方法:以科室当前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主体,病例100例,所有患者临床查体符合手术指征要求,根据患者此次运用的术式进行分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宫腔镜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此次患者手术指标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半年,对患者进行问卷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明显较短,促使患者病情恢复迅速,患者病情稳定早期出院;对患者阴道出血时间进行统计,对照组时间偏长;随访后进行问题调查,两组均有不满意病例,多数为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宫腔镜 冷刀切除 子宫内膜息肉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EOS宫腔镜微剪分离术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020年于我院就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HEOS宫腔镜微剪分离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疾病复发率及临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低(P<0.05),疾病复发率更低(P<0.05),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给予HEOS宫腔镜微剪分离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宫腔粘连复发率及临床满意度。

  • 标签: HEOS冷刀宫腔镜微剪分离术 宫腔黏连 复发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宫腔镜切除术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开展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宫腔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随访调查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复发与妊娠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三项手术指标更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较低,妊娠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差异(P

  • 标签: 宫腔镜 冷刀切除术 育龄期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宫腔镜切除术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开展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宫腔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随访调查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复发与妊娠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三项手术指标更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较低,妊娠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差异(P

  • 标签: 宫腔镜 冷刀切除术 育龄期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交替应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中重度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4例患者,分别给予宫腔镜下电粘连分离术、宫腔镜和电交替使用粘连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总有效率、手术前后宫腔粘连程度评分及妊娠成功率、病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总有效率、妊娠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宫腔粘连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交替应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宫腔粘连程度,提高妊娠成功率。

  • 标签: []宫腔镜下电刀与冷刀交替 重度宫腔粘连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分离联合COOK球囊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7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利用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研究租,其中研究组采取分离+COOK球囊,并在手术一个星期中以后取出COOK球囊;对照组利用分离+元宫性IUD。并在手术之后的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时间针对患者的改善情况进行回访。结果: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之间比较,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在手术之后宫腔在形态恢复程度及改善程度上要好于重度的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相同患病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之间比较,研究组要好于对照组,手术之后的粘连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手术之后的3个月之内,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全部患者的月经改善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来讲,利用分离联合COOK球囊可以有效改善宫腔形态及月经状态,并有效降低手术之后再粘连的复发率。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 冷刀分离 COOK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HEOS宫腔镜微剪分离术对宫腔粘连切除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82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宫腔镜与HEOS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30d、术后90d、术后1年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与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30d、90d、1年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彭宫液吸收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宫腔粘连患者来说,HEOS宫腔镜微剪分离术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便于有效降低宫腔再粘连情况,值得采纳。

  • 标签: 宫腔粘连 切除 宫腔镜微剪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切除术对粘膜下肌瘤切除疗效及对性激素和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粘膜下肌瘤患者总计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极电切除术,观察组:切除术,比较两组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SH、LH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组妊娠率为33例(94.29%),高于对照组28例(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膜下肌瘤患者采取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性激素水平恢复,且提高妊娠率,患者整体干预疗效显著。

  • 标签: 宫腔镜 粘膜下肌瘤 性激素 单极电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宫腔粘连患者时采用宫腔镜技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子宫内膜的保护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间,从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宫腔镜技术的40例患者纳入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子宫内膜相关指标(子宫动脉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结果:(1)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00%、77.50%,观察组明显高,P<0.05。(2)子宫内膜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动脉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宫腔粘连患者时采用宫腔镜技术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对子宫内膜的改善情况较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电切术 宫腔镜下冷刀技术 治疗有效率 子宫内膜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微剪分离术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切除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将 2022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微剪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吸收量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 手术指标 月经改善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中手术技巧及创面缝合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宫颈锥切术52例,其中研究组32例采用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宫颈半荷包缝合成形法,对照组20例创面8字缝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10)min、(25±15)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50±46)ml和(65±35)ml、术后出血量(15±15)ml和(30±20)ml、术后住院天数(1.2±0.5)d和(1.8±0.5)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复发、感染、宫颈狭窄、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锥切宫颈创面采用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宫颈创面半荷包缝合成形法,止血效果好,术后住院天数短。

  • 标签: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半荷包缝合成形法 出血量 术后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