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张镇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创新创业理念的提出,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样的理念不仅对人才的创新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当代人才的必备技能,也其的一个重要特征。该文就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的衔接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教育体制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与设计类专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是各大高校都在追求的,从目前情况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者都能认识到创新型社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学校根据政策定制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有其局限性如何更好的在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创新创业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设计类专业大多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造成部分学生欠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因此,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基础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是时代所要求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持。创新的本质在于在原有思想、理论、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奇妙的构想以及更加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此来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设计类专业目前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的环节设置以及相关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重点逐渐转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产学研合作教学、工作室教学模式等具体的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等方面。

虽然学校定制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有其局限性,更是停留在事物表面,无法深入了解其本质。虽然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以及创新创业正发展迅速,但有些问题也是刻不容缓,有待解决。

  1. 创新创业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路径探索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以往传统的毕业实习质量手段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目前,急需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来监测其质量,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来端正学生态度,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水平。设计类专业的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则需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若要强化学生的设计水平与实践能力,必须要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与能力,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实习教学效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目前使用的毕业实习手册,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有的学生甚至在实习结束后随便补充填写来完成,若将目前一周一总结的纯文字内容更改为一项目一总结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根据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来记录实习经验,每次记录附上作品进程图,这样的记录既可避免抄袭的现象发生,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促使学生去认真对待实习工作。

2、加大创建更多的培训资源和平台

构建校际间设计团队的合作平台, 进行灵活的、 多主题的组队,发挥各高校设计学科的不同优势,让设计创意进行更大范围的发生一些融合与交流,使各校优质资源得到进 一步的整合,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创新高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培养个性化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新媒体、电商平台的逐步完善,需建立多元化产学合作平台,迎合不同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加快设计技术的创新发展,培养多样化设计型人才。

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能提前了解社会服务的需求,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科竞赛板块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产教协同育人”也是一项有效的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有弹性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设计类教育中,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对学生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基于此状况,教师首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以确保正确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可以通过进行培训、进修等途径提高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除了教师培训之外,在学生实践、实习方面也应该大力投资和支持,扶持力度要加大,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需要依托各项相关政策来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还可以考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学分制度,允许有完善创新创业规划的学生休学创业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从而构建有弹性的创新创业环境。此外,学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创业实践渠道,丰富现有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引进社会中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专家人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结:设计类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各类创意类园区进行合作,对接国家政策资源,具体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培养更多的技能型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途径研究[J].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16-27.

[2].毛佳.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2020(24).

作者简介:张镇,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硕士,现就职于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