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李保莲

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要关注城市交通工程发展情况,基于现代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和管理方法,尽可能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水平,并且要在设计与管理实践中持续创新,提升各种科学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城市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优化应以成本控制、安全畅通、绿色环保为基本原则,最大程度保障设计优化思路切实可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关键词: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作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设计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其设计质量会对城市建设的成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城镇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现有城市道路交通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需求,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在满足人们便利出行的同时,保障道路交通整体协调、美观、舒适和安全。实践中要取得这一理想效果,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并在对道路交通进行设计时,对人行道、道路交叉口、交通标线、道路绿化带等合理设计进行全面细致考量,保障道路交通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1道路交通分析

快速路是建立机动车辆与交通服务两者关联性的道路,其能够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需求的层次,快速路是城市快速交通道路建成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广大人民出行创造诸多便利条件。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是快速路的主体,其为现代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提供精准、优质、有效的服务。

主干路通常是指城市对外开展交通运输活动和城市组团联系的干路,即明确要求行驶在该线路上的车辆一定要维持正常速度,其通常布置6条车道,配合应用拓宽交叉口的方法,增强过往车辆的通行力度,整体提升它们的实际通行能力。国内很多主干路的沿线上会建设一些建筑,为来往人们驻足停歇、餐饮及住宿等服务。

次干路有交通性、生活性次干路之分,在现代城市内支路通常是一些道路,多数支路沿线会建设住宅与公共建筑,并且也会存在着一些和生活服务相关的实用功能,其有助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支路上也准许建设一些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住宅等,相关部门也可以在支路上建设公交专线、自行车公用道路。

2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2.1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设施的设计是道路交通设计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不单纯是确保机动车量通行的顺畅度,也是实现城市交通安全的保障。为此,在设计道路交通设施环节中,应以提升车辆运行效率及过程安全性作为主要目的,尽可能使各类设施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例如,道路交通标线是城市交通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主要包含箭头、文字、路面标线等内容,对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操作中可以结合实际,对这些交通标线进行单独或组合使用,以为出行车辆和人群提供方向、速度等提供正确指示,同时注意标线涂料选择,除了要具备耐磨性和耐久性性能以外,还要有较好的反光效果,避免因为涂料选择不恰当而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2.2优化交通工程线型的视距设计

主要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善:第一,在平曲线内侧,可充分利用横净距来保证视距;第二,当平曲线外侧和其他构造物导致视距过短时,可通过向后移动构造物或加宽路肩的方式进行改善;第三,针对需挖方边坡的路段,若边坡遮挡视线时,可合理设置边坡横净距的方式适当清除边坡;第四,中央分隔带的护栏、或植被影响视距时,一方面可调整曲线半径,另一方面可采用防眩板防眩或者替换植被进行防眩,以满足对视距的要求。

2.3道路纵断面设计

新建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确保道路纵坡坡度不小于0.3%,长度应超过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的和。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需要关注2个关键问题:第一,当2个相同等级的道路出现交叉时,理论上应该在维持其各自纵坡坡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其横坡进行改变。一般是通过改变纵坡坡度较小的路段的横断面形状,确保其横断面横坡度与纵坡坡度较大道路的纵坡保持一致;第二,如果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则需要保持主要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固定,将次要道路的双向路拱横坡逐步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一致的单向路拱横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主要道路的通畅性。

2.4设计横断面设计

为了有效提升横断面的设计效果,应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城市道路分布的实际情况,在具体设计实践中一定要科学选择横断面形式,尽可能地减少物理分割状况,提升对道路空间的利用效率。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道路线形设计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依照道路的等级、功能定位以及红线宽度等,参照具体的交通资料,确定好道路各个组成部分的宽度以及车道的数量。在针对车道宽度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不断增长,城市交通也开始从公交车为主转变为原本的私家车为主,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进行准确的交通量预测。

2.5交叉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点,与其他道路相比较,道路交叉口路况更加复杂,再加上车流量和人流量都比较大,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的机率也急剧升高,对道路交叉口进行人性化设计以后,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操作中可以采用设立分隔带方式,对车流和人流进行有效分割,甚至还可以增加相应红绿灯提示音,促进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并保障通行安全性。

2.6配套安全设施设计

针对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可根据路段的具体情况灵活进行处理,合理优化路段中的标志信息、及相关防护设施结构。比如:可利用高性能反光材料合进布置路段中的交通标志牌,使驾驶员可快速提前反应,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若是单车道路段可以修建错车道,从安全角度来解决现存的低等交通工程错车安全问题。错车道的设置间距宜在300~500m之间,并且要结合地形,道路线形等实际情况,适当设计错车道的位置和间距。

2.7路段设计

交通路段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规划行人过街道通行空间,最大限度地提升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将其对其他交通流形成的干扰程度降到最低。宽马路上不宜设置人行横道;没有安全岛、信号灯的宽马路,行人过街困难;宽马路关注点多,驾驶人能力有限。在多数情况中,交叉口上布置行人过街横道,而后结合路况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行人过街横道。建议项目非主干道行人过街横道宽度设计成3m,主干道行人过街横道宽度设计成6m,参照人行横道设计和行人对过街实际需求,酌情增强通行能力,实际增加幅度应将1m设定为单位,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规划设计行人过街间隔。如果面对的是城市中心商业区,应尽可能地减小行人过街间距;对于城市内的一般区域,因为其人流量相对较小,需严格限制行人过街的行间距。

2.8交通景观设计

道路绿化带通常设置于在道路两侧位置,可以起到美化道路环境、避免行人随意过路、保证交通顺畅等作用,实际设计时要注意控制好道路绿化带宽度,并配备乔木、灌木等适合植被,使绿化带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针对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可以将之设置为退缩绿化带,既能够提高路面利用率,又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结束语

交通工程主要是面向运输,而对交通工程进行管理能够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通过合理设计交通工程,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优化道路环境,还能够满足人们交通便捷和道路安全需求,使人们出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鉴于此,对人性化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设计工作展开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亚东.基于环保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74(9):14-15.

[2]王一丹.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928-929.

[3]王蓓,宁平华,段小梅,等.卡口数据挖掘与城市道路交通分析[J].城市交通,2019,17(1):89-95.

[4]唐健钦.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与实践[J].智能城市应用,2020,3(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