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制探讨

苏楷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四川 峨眉山 614200

摘要: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一些施工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手段应运而生,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但与此同时,影响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建筑施工中,企业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促进行业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制

引言

建筑施工问题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质量安全还是人身安全,建筑施工过程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对社会和施工企业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各地的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建筑施工单位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管理水平高低各异,使得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变得越发严峻。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有时候会与人员调配、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等相互影响,加大施工安全管理难度。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施工安全更为重视,不断加强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控制可以减少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避免为建筑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降低整体的经济效益,由此充分展现出安全管理的主要意义。通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保障人们的自身以及财产安全,在管理过程中,通常还需具备完整的制度内容。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

3.1安全管理机构建构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机构配置上并不健全,影响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度及效果。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中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明确了标准,即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根据规定相关要求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人员配备不足情况,甚至有些工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并非专职,而是身兼数职,严重影响了安全检查监督质效,导致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无法被及时排查。

3.2安全意识淡薄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未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安全管理上,导致施工现场安全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威胁到了现场人员的安全,致使建筑施工现场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未能按照具体规定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影响了安全管理效果,不利于建筑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

2.3安全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施工中缺乏对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这助长安全事故的发生。老旧的施工技术本身存在诸多弊端,如果施工人员不能迎合时代发展潮流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新型施工技术,便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二是技术管理水平低,技术管理不当。现代社会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要求持续提高,一些企业虽然拥有了较高的施工技艺以及先进的机械设备,但是在技术管理方面依然属于“弱势”群体。

3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制提升策略

3.1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建筑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坚持“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理念,严格落实建筑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工作,以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始终保持高频排查、高效治理,及早发现和解决各类事故隐患。在做好日常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发现隐患立即整改,确保现场治理到位;较大隐患限期整改,确保按时清理到位;重大隐患督办整改,确保风险管控到位;反弹隐患持续整改,确保彻底消除到位。

3.2划分安全责任,明确岗位职责

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点,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为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需做好安全责任划分,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管理分工,划分责任之后,做好实施监督检查,签订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书,确保安全管理责任落于工作人员身上。班组长是施工现场的前沿指挥人员,班组长应落实对班组人员监管,明确施工现场组织工作,施工现场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教育检查工作。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秉持“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防止在施工中出现违章违规操作等不良施工行为,对于施工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上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将隐患排除。

3.3规范行业管理制度,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规范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严守安全底线、重视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1)建筑行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依托建筑行业协会的领头作用,号召建筑施工企业代表共同讨论、制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行业准则,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达成行业内统一认可的执行准则,有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推广。(2)建筑施工企业应认清并重视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安全施工、责任到人,对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并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班组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大家认真对待安全生产问题。(3)建筑行业应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促进第三方监理单位发挥应有作用,提高监理单位的独立性、专业性和责任意识,规范监理人员的行为,提高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3.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下,建筑企业应当充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标准。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运用相关技术开展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与施工管理水平,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为建筑施工的开展提供助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根据相关技术对施工安全进行分析,并与实际标准进行对比,可以快速明确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出安全漏洞,有助于管理人员采取适宜的管理方法,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对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促使管理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缩小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

3.5制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如何进行快速处理,遏制安全事故的发展值得深思。首先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应急预案。建筑施工项目十分烦琐复杂,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建筑企业应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具体主要可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防火消防应急预案、突发停电应急预案、坍塌倒塌事故应急预案、砼施工意外事故应急预案、人员高空坠落紧急预案以及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其次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必要时修改预案。在发生紧急事故后,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安全事故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案的临时更改,以提高安全管理质效。

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需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积极落实我国的基本政策,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制定完整的管理内容,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其施工操作。而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加强信息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推动建筑企业的安全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肖玥玥.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J].农家参谋,2019(07):113.

[2]张庆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8):178-179.

[3]王锦文.简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J].江西建材,2019(06):227-228.

[4]屈章阳,曾鹏,刘赛.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01.

[5]梁伦超.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居舍,2018(28):12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