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庆市某河为例的一河一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以重庆市某河为例的一河一策策略研究

赵芳 刘宁 李璐璐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本项目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六个方面开展了实地调研分析,针对河流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梳理提出管理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结合重庆市某河现状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河流管理保护措施方案,在明确工作任务和措施方案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责任,科学合理的提出下一实施周期治理措施及任务,同时凝聚工作合力,切实解决该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突出的困难问题。

关键词:一河一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

2016 年 12 月 11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1编制对象

重庆市某河为长江一级支流,干流全长 8.4 km,流域总面积 16.05 km2,其流域范围内包含两座水库。

2、现状问题分析

(1)水资源保护问题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有待加强;2)工业农业生活节水制度、部分节水设施建设滞后,用水效率较低;3)饮水水源保护措施不到位。

(2)水域岸线管理保护问题

1)河库生态空间尚未划定;2)河库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落实度不足;3)存在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库管理保护问题。

(3)水污染问题

1)入河库排污总量限制措施落实不严格;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问题:a 城市点源污染仍然存在,对水质产生较差影响;b 存在工业排口污染。3)城镇地表径流、农村农业等面源污染问题:a 城镇地表径流污染严重;b 流域上游存在局部农业种植、水土流失;4)河库部分水面存在漂浮物;5)部分河段存在内源污染。

(4)水环境问题

1)水质监测断面不完善;2)部分时段水体水质不佳:a 水体水质整体不佳,水环境仍需改善。b 支流水质不佳。3)水域岸线存在垃圾堆放现象。

(5)水生态问题

1)河道生态基流不足、仍需得到进一步保障;2)水体流通性较差;3)河库水生生物单一或生境破坏的问题;4)流域内存在少量水土流失情况。

(6)执法监管问题

1)执法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执法装备有待完善。2)管理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现有执法队伍人员较少、装备不佳。

3、管理保护目标

(1)水资源保护目标

1)河库取水总量控制目标:根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用水总量控制在6316万m³。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目标必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该河流域内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2 个,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预计到2025年,该河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控制在100%。3)提高用水效率目标:提高流域用水效率,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80%(不含电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节水技术应用目标:节水技术应用目标按照节水专项规划中节水技术目标执行。5)功能区监管目标:根据水功能区划报告中对区域河流水功能区调整,本河流域暂无水功能区划,本次方案对流域水功能区监管目标不做详细要求,后续工作参照重庆市指标执行。

(2)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目标

1)河库管理范围目标:根据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该河流域已完成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划定。2)河库生态空间划定目标:根据水系生态空间目标及现状情况,科学划定该河生态空间。3)水域岸线分区管理目标: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划开展相关保护工作。4)水域岸线内清障目标:完成该河流域管理范围内清障、清漂工作,取缔沿线土坡菜地,清理现状水域岸线内的违规涉河建筑、垃圾等,确保无水域岸线侵占现象。对水域岸线内的障碍物逐步拆除、漂浮物进行定期清理,确保水域岸线内清障率达到100%。

(3)水污染防治目标

1)入河库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根据水体水质目标计算,该河入河库污染物COD总量控制在102t/a,NH3-N控制在17.003t/a,TP控制在6.42t/a。2)入河库污染物削减量目标:该河入河库污染物削减量目标为COD削减量控制在13.16t/a,NH3-N控制在2.51t/a,TP控制在1.29t/a。3)入河库排污口整治与监管目标:统一完成排污口识别、整治、信息录入及监管等工作。到 2025 年,合并分散式排污口,确保污水集中达标排放。对排污口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巡查,鼓励群众监督举报。在点源污染控制方面,完成现有问题管网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及雨水管网建设。建立雨污管网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维护,建立问题清单,确保及时整改到位。4)河库面源与内源污染控制目标:a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根据项目进度,合理开展各地块、各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预计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45%的区域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b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针对上游流域部分农田,推广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培养优良品种等措施降低种植污染。2025年,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c 内源污染控制:该河河道无明显淤积。

(4)水环境治理目标

1)主要控制断面水质目标: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建立水质管理保障体系,定期对该河考核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中对水质的要求,确定2025年,主要控制断面水质达到IV类以上水质目标,上游水库水质管理目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目标。2)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该河流域暂无水功能区划,本次方案对该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不做详细要求,后续工作参照重庆市指标执行。3)沿岸垃圾废料处理目标:对流域范围内清理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物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清理,做到“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确保流域范围内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杜绝清理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物等进入河道。到2025年,完成100%的沿岸垃圾废料清理工作。4)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该河流域现阶段无黑臭河段。到2025年,重庆无河段反臭,实现河流“长制久清”。

(5)水生态修复目标

1)河库连通性目标:保证河流连通性只增不减,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不增加。2)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目标:常年保证河流流域不断流,且河道生态基流不小于河段多年平均流量的10%,并确保河道内生态基流只增不减。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保证率达到100%。3)重要生态区域保护目标:该河流域暂无重要生态区域划定,本次方案对该河流域重要生态区域保护目标不做要求。4)水生生境保护目标:保证该河流域生态区域多样性,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加强水生植物养护力度,禁止非法捕鱼、垂钓。5)水土流失区监督整治目标:进行河道绿化缓冲带生态恢复,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行为,加强水土流失区域监测整治工作。

(6)执法监管目标

完善执法队伍人员配备齐全,提高队伍业主素质,完善执法装备,增加巡查监管效率及频次,违法行为处理率达到100%。

4、管理保护措施

(1)水资源保护措施

1)加强取水总量管理;2)提高用水效率,推广节水技术:a 加强城镇节水,b 加强农村节水,c 加强农业节水,d 加强工业节水,e 加强节水宣传。组织相关单位推广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提升节水管理技术,加强节水宣传,提高节水意识。3)健全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依据水库水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需要,在人群活动较为频繁的陆域外围设置隔离防护措施,减小人为活动对饮用水源的直接影响。

(2)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措施

1)划定河库管理保护范围;2)完善规划落地,加强制度落实;3)加强日常巡查,严控涉河建设项目审批。

(3)水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入河排污口管控;2)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整治城市点源污染;a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工业企业达标排放。b 新建截污管网,实现流域河道沿线的雨污分流,进而解决污水管网缺失、雨污合流以及污水直排问题。c 开展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有序实施雨污混接改造,对片区存在的雨污混流节点进行整治。3)开展流域面源污染治理:a 城市地表径流面源治理;b 农村种植面源治理。4)内源污染治理措施:对中下游易淤积河段定期开展清淤疏浚工作,包括河道清淤和箱涵清淤。

(4)水环境治理措施

1)完善水质监测断面,增加水质监测频次;2)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3)加强岸线垃圾整治。

(5)水生态修复措施

1)保障河道生态基流;2)恢复水体自然连通;3)开展水生生态治理工程;4)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及整治。

(6)执法监管措施

1)增加巡河执法频次,提高联合执法效率;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3)加大执法资金投入,完善执法装备配备。

5、实施效果评价

(1)环境效益

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并结合点源、面源污染负荷计算公式,估算各项工程措施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负荷百分比。用现状污染负荷减去采取过程措施后的污染负荷即得污染负荷削减量,汇总得到全流域污染负荷措施削减情况。通过估算,流域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的措施削减量均大于目标削减量。流域范围内的 COD、氨氮、总磷的控制目标可达,断面水质能够在相应年份达到相对应的水质目标。

(2)经济效益

通过一河一策方案的实施,降低河流流域污染物排放量,提高水质标准,随着该河一河一策的逐步实施,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可以推动工业企业、农业等产业逐步升级,促进该河流域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3)社会效益

通过对“一河一策”提出的措施实施,政府部门职能职责清晰明确,更加有利于该河流域管理、生态环境改善。各种形式、主题的环保意识宣传有助于流域范围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对于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