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课堂才是实效的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简单的课堂才是实效的课堂

黄佳

长沙市雨花实验第二小学

在新一轮教学变革的驱使下,我们的数学教师课堂有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当人们过于崇尚在课堂教学中的包罗万象,滴水不漏和完整无瑕之时,我们的课堂却开始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杆”。“大道至简”崇尚简约化的课堂,采取务实性的教学方法,才是尽显“生气、灵气”的大气教学。

一、制定目标应简单、务实。

课堂总体目标是老师活动的基本思想出发点与归宿,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准绳,更是老师评估课堂的重要依据。所以,老师课堂总体目标的确定应当力求简单、切实,为老师成功的课堂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中,也往往能出现一些缥缈虚无的“假、大、空”总体目标。如一名老师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设定了这样的总体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法的过程,认识概念,学会计算;过程与方法总体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训练孩子们的数学感觉和数学思维力、沟通技巧和协作意识;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总体目标:使学习者在独立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挫折的精神情感,并感知数学的价值、体味“数学源于生活”的真理;乍一看,上述主要总体目标很好地反映了新课教学实践的“三维需求”。但是研究到底,这种缥缈、游离和贴标签似的虚拟目标,就是说用上一年、两届、乃至更长的时间也不见得就可以实现,又何况是在最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呢?(平均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得实现一个目标,可能吗?)再说,这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拿不准确的模糊描述,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又怎样具有调控意义呢?这种泛化的目标描述,必将使课堂教学更加缺乏导向、缺少理论支撑。事实上,虽然这节课的基础目标大部分是双基目标,但三个主要目标之间却是平衡协调统一、不容分割的。确定课堂总体目标时,老师只有正确掌握双基总体目标,就能够纲举目张;灵活掌握生成总体目标,然后主动细致地诠释,就能够了,而其他的总体目标都是渗透在双基总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又何必写这么多套用在“课标、教参”的辞令呢?总体目标的多维化导致了老师定位的虚无化,让老师在课堂中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我们不是盲目求全责备,不是强求“五脏俱全”,不是把“全部实施”"异化为“表面文章”,而应该使教学的目标更简明些、实实在在些!

二、环节预设应简洁、厚实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但是,人们同时也看到:原来教学环节重复、结构复杂的情形,愈来愈多的充斥于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使原来单纯而愉快的数学学习过程,也因为“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操作环节而使小朋友们在“忙于追逐、疲于应对”中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做为”。如教《角的认识》时,课堂教师设计了“实际中找角、课本上量角、生活中辨角,以及动笔画角、折角、剪角”等几个操作环节,我们则仅仅是在课堂教师的指示下扮演着“马不停蹄的搬动工”。这么一折腾,课堂时段浪费掉了,教学主体偏移了,课堂本色丧失了,孩子们对“角”本来也是“似曾认识”,现在却更加“迷醉糊糊”了,原先并不难的教学内容,现在反而变得纷繁复杂了,数学课也成为了“艺术课、活动课、思品课”。再比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老师们更是创设了十个操作环节:1、引入新课题,猜谜语;2、认识钟面,看钟面;3、积累新知识点,学画钟面;4、体验1分钟;5、感受一小时;6、认识几时几分;7、学会拨钟面;8、比赛修时钟;9、合理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10、听“时光老人来做客”的故事。如此教学,环节安排已趋于饱和,必然压缩学生思维的空间。其实,环节预设不能只想着丰富,而应注重实效。所以,人们应该崇尚简单厚实的真正有用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四两拨千斤”。要谨防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作法,小心陷入“种了他人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的误区。

三、媒体运用应简单、扎实

不少教师都提出在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的现代课堂教学是"声、光、电,一样都不能少"的,因此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无法表达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所以,老师们常常掏空心神、绞尽脑汁的去制作一种“色彩艳丽、画面诱人、歌声动听”的新型“武器”,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壮观场景。如一次老师在教《乘法的初始认知》时,就导入这一环节动用了许多新型武器,首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小桥、河水、人家,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老师伴随着动听的歌曲唱起了《数鸭子》,接着老师就边唱边跳,而学员们也跟着歌曲左摇右晃。然后,就播出了“淘气和笑笑的谈话场景”。纵观当下课堂教学,我们常常能见到的多媒体教学是这么描述的:不惜血本、精心制作的完美教案只不过是小黑板的"替身";劳力劳神,投入巨大的财力建设的课程就是教科书的翻版;有的因课程包罗万象,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有的因教学内容弄得五彩缤纷,而分散了孩子们的关注力;有的则因教学内容的先进功能取代了老师的角色,使教学内容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道“不起眼”的风景线。难道,我们费尽心血、精心制作的教案,所希望起到的效果正是一样的吗?在如此的课堂教学,媒介使用并非"助教",反倒变成了"主教",媒介使用也变成了老师搞花样、图热热闹的用具,变成老师新思想的"标志",课堂教学更像是"现代化手段的演示会"。所以,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可盲目过热追逐,而应科学理性地谨慎应对:它只是一项技术手段,一项助手,而并非万能的。多媒体运用只能是满足、服务于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该出手时才出手。

四、课堂评价应简练、真实

课堂教学中,评估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掌握的主观积极性与创造力,使孩子们持续地感知欢乐、获得成功,让课堂教学中散发出迷人的人文氛围,释放出醉人的生机活力。不过,在课改实验中,教师们过度赞赏鼓励表扬、赏识评论的极端化、形式主义现象,也应起了人们的警觉。在如今的课堂教学,还真是赞赏之声不绝于耳!比如,在一堂数学课上,学校教师问道"三角形有几个角?"一位学员答:“三个”。老师赞扬道:“棒极了,你真智慧,大伙为她鼓掌!”例如这样的情景,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更是赞扬反复,掌声此起彼伏。长期以往,必然让孩子们在掌声中,在奖励冲击下,渐渐地褪去了应得的愉悦,也丢失了"对错标准",丢失了"判断"。常言道“酸甜苦辣都有养分,成功失败都有回报”,事实上,评论应寻求"一语中的、恰到好处"的简练,应寻求“正如其分,有感而发”的真挚。

总而言之,返璞归真是指新课程中对数学教材回归本真的热烈期待,而以简代繁,避虚就实是通向数学教材"原生态"的良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