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

田冬梅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方法:研究2019年2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2例)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运用循证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93.75%)相比常规组的(75.00%)要高(P<0.05)。常规组的住院时间(17.82±4.01)d相比观察组的(10.98±3.86)d要长(P<0.05),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7.24±2.16)分相比常规组的(85.64±3.88)分要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较高,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

心肌长期缺血是引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并发症,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危害[1]。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疗效显著,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还是有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较为重要。循证护理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模式,其是将临床实践经验与现阶段科学研究理论相结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实施护理干预的一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针对性[2]。本次研究对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20年2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区间为42~78(均值63.25±2.58)岁;常规组(32例)男女比例为18:14,年龄区间为43~77(均值63.41±2.64)岁。组间基础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包括对本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患者药物、生活及饮食指导等。

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责任心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需根据患者各项临床检查的结果,对本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进展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问题,查询相关文献与资料,以此为依据,分析原因制定护理计划。②实施循证护理,针对患者年龄实施健康宣教,采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相关图片对病发机制、治疗方法等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针对患者行为表现及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可使用安抚、心理暗示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通过交谈引导患者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以此有效调节患者心态;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进展及身体状况合理规划患者饮食结构,控制盐、钠的摄入,并控制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排便、心绞痛等情况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时应叮嘱患者排便不能过于用力,同时调节饮食。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在护理后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有效: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有所改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有所降低。无效: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及心理失常发作频率没有较大改善。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以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评分采用百分制。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 x±s表示,t 检验),P<0.05判定为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护理效果

实验组的数值相对更低,P<0.05,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对比 n(%)

组别

n

显著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2

23(71.88%)

7(21.88%)

2(6.25%)

(30)93.75%

常规组

32

18(56.25%)

6(18.75%)

8(25.00%)

(24)75.00%

62849256e9a9a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

--

--

--

4.266

P

--

--

--

--

0.038

2.2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常规组的要高,住院时间相对要短,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对比(62849256e9a9a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组别

n

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实验组

32

10.98±3.86

97.24±2.16

常规组

32

17.82±4.01

85.64±3.88

t

--

6.951

14.776

P

--

0.000

0.000

3讨论

年龄因素、心肌供氧不足等均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由于中老年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发群体,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发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而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消极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的原因在于虽然患者部分心肌坏死,但心脏还具有电活动、收缩功能等功能,因此当心肌细胞坏死后,电活动可能发生紊乱,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的,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原因分析为:常规护理的护理措施及流程都较为固定,对患者的护理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观性,因此护理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循证护理是针对患者的需求及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并以患者实际需求出问题。在提出问题后通过查询大量文献,为护理的开展提供依据与支持,不仅能够增强护理的针对性,还能够提高护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循证护理通过建立护理小组,选取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及高素质的护理人员,能够提高实施护理计划的有效性。

综上,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促进作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莹.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7):3.

[2]孙爱霞, 丁海平.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7):3.

[3]李华, 李思静, 钟敏.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