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与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1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与意义

李峰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新民路小学 甘肃平凉 744000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过一系列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指示。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了总书记及党中央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尊崇。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然而,当今社会,物质文化、庸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匡正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显得尤为紧迫且重要。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使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与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机融合;如何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教育,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品质;如何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且如何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真正融入学生血液、渗入学生骨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化为学生实际行动,从而使学生成长为自强、上进、诚信、坚强且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的可靠接班人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老师一直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总书记的讲话、论述、指示及时、适时为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我们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要深入思考总书记及社会现实交给我们的这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要毅然决然承担起且出色完成这个时代课题。

道德与法治课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育人的任务,它要培养人的修养,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道德与法治课才会教得充实,教得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让学生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勤劳智慧的的中华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思想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将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融入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了解品味了广博厚重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且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学生有了忧患意识,有了时不我待的拼搏意识,团级合作意识,且更具道德感和责任感;通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我们的学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血液、渗入了骨髓,内化为了自身的品质、外化为了自己自觉的行动,进而为成长为爱国、爱党且具有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合格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它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我们要继续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价值,探索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及其他学科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和智力支撑,为当今世界发展贡献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