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

/ 3

汶川地震后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

1 刘璐 2 通讯作者 张利萍

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 617015

摘 要

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的伤员不仅躯体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心理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明确汶川地震后所面临的治疗障碍,熟悉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发展概念和意义,比较国内外多学科协作模式,深入了解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在地震后的应用,知悉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是能提高疗效、对诊治水平有保障的工作组织与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汶川地震后;多学科协作模式

ABSTRACT

The 2008“Wenchuan County”earthquake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damage. The wounded after the earthquake not only suffered a great blow to their bodies, but also suffered severe psychological trauma. To understand the treatment barriers faced after the Wenchuan County earthquak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odel, to compare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odel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odel in post-earthquake treatment, it is known that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a kind of work organization and method which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ensur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Wenchuan County Earthquak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


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的伤员不仅躯体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心理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对地震灾区实施了紧急治疗医疗救助措施,尽管紧急期的医疗救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救助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也仍然存在。震后的近几年里医护人员不断总结,最终提出了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想法[1]。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指可以使患者在医院得到系统、规范的治疗下,减少医疗费用,促进病情较快康复;也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流程管理的水平,同时有效加强学科合作和学科间交叉互动,达到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服务的目的[2]。相关研究证实,实行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是震后伤员成功救治的保证,不仅能提高临床救治水平,而且能最大限度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对震后类似的灾害实行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汶川地震后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适应各种灾害救治提供信息。



1.汶川地震面临的治疗困难

1.1现场紧急医疗难救治

地震所带来的伤害不只是人民群众同时相关灾区的医疗机构也受损严重,加之专业的骨干人员不足以及欠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等都使现场紧急医疗救助遭受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个别的内伤患者没有得到妥当的处理或者在转运伤员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护理而导致了不必要的伤亡。

1.2预案操作性不强,协调机制不完善[4]

当地震发生后,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相应被各地政府迅速制定,然而在实际救灾过程中却仿佛纸上谈兵,负责实施救灾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反应这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很多安排并不能落实到卫生专业队伍。应急方案的缺乏和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未受过训练和演练的束手无策都让此次地震后的救治产生巨大难度。

1.3群众的心理辅导障碍[4]

灾难发生后,遭受了失去亲人的遇难者家属心理上受到了严重创伤,而我国在开展心理辅导上也缺乏经验加之从业人员队伍薄弱,导致了医护人员有些力不从心。以都江堰市为例的城市存在灾区过度医疗现象与基本医疗得不到满足的矛盾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方面,在紧急医疗救助阶段,全市医疗机构药物缺乏,如常见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深度治疗药物,另一方面,很难满足灾区群众对品质的实际需求,导致病人只能向市外转诊,由于没有指定的上级接受医院,就容易出现推诿病人的现象,从而引发群众对医疗机构和政府的不满情绪,而造成医疗群众的心理障碍

[5]


2.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概念及意义

2.1概念

多学科协作是交叉、整合、集中、个体更好化、精准化的诊疗模式,同时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其目的是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它注重的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团队合作精神[6]。和谐的,有作为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是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在医学人文理念的引导下,多学科协作以优良的质量为患者提供着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在该模式下,患者得到了利益最大化.开展多学科协作是大型综合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院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7]

2.2意义

第一,MDT将成为标杆医院发展的新途径。MDT对病人、医生和医院的益处显著,尤其是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作用,发展MDT符合现代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聚焦与诊疗疑难危重疾病发展内涵的客观需求,必将成为先进标杆医院发展的方向。

第二,基于信息化的网络MDT将成为新形式。网络MDT,尤其是与远程医疗结合的MDT,可打破有限的医院空间、地域以及时间限制,一方面实现跨医院、跨地域的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方便各地患者诊疗的同时,共享知识和信息,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多地域医生技能水平,促进区域医学研究的发展。


3.国内外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的对比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专业也越分越细,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整合医学”的概念,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多学科协作,多学科协作正是从医学分化到再综合的过程中演化而来的[8]。在俄亥俄州立大学 Wexner 医学中心(Ohio State University Wexner Medical Center,OSUWMC) 的 MDT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学科专业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协作紧密,得益于他们科学的专业分工、合理的岗位设置、先进的环境配备和完善的政策保障;尤其护理人员在多学科协作占有重要角色。我国 MDT模式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在护理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护理人员在跨学科协作中不仅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更好合作与发展 ;针对患者不同健康问题和康复需求,发挥自身角色特点和主动性,主导和参与不同形式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协调各学科资源,促进患者最佳康复结局[9]。虽然MDT模式在我国部分三甲医院或专科治疗中心得到了推广,但是在使用程度上仍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所以MDT模式应用效果在我国还远未达到理想水平,部分医疗机构甚至将 MDT 模式停留在宣传层级,MDT 模式在患者人群中的知晓率和应用率仍旧存在广泛的实施空间[10]


4.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地震中的应用

4.1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地震发生后,立即成立了骨科、肾内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介入医学科、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等医护人员组成多学科合作小组,目的是整合多科优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为之负责。骨科医生负责挤压伤及创面的处理,康复科医生提前进入病房,负责伤员的功能锻炼,肾内科医生负责伤员肾功能的改善及血液透析治疗;心理咨询师负伤员的心理评估及心理调适,重症医学科负责伤员的病情监测及全身支持治疗;护理人员负责伤员病情的观察,协助伤员完成日常生活,做伤员的基础护理,对伤员进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负责整个治疗团队的沟通及协调的工作;介入医学科医生协助完成创面出血者的主干血管栓塞治疗。伤员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专科冲突问题,合作组成员从伤员的整体角度出发抓住伤员目前治疗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治疗方案,予以具体实施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11]

4.2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芦山地震中的应用

在“4.20芦山地 震”救治工作中,通过汶川地震后的的救治经验,同样采取了多学科协作的新型救治模式口一对一伤员进行救治。多学科协作的新型救治模式是根据以往地震救援经验,集中多学科力量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前移ICU,联合查房,重在危重口。在地震后当天就在ICU成立多科联合救治小组,由ICU、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儿外科、肾内科、感染科、烧伤科、实验医学科、放射科、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康复科、心理卫生中心等多科组成全院性创伤救援工作组和危重伤员多学 科联合救治组对患者进行救治。为改善地震伤员的功能障碍、减少致残率,康复科为收治的地震伤员尽早提供床旁康复。对于ICU收治的地震危重伤员,由 “多学科联合救治专家组”及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成员进行联合查房、商讨病情,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每一位危重伤员均有个体化的专家组进行治疗,成员包括主管医师及需协助救治的专科医师,主管医师和专科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每天至少3次联合查房,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闭[12]

4.3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九寨沟地震中的应用

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患者局部治疗的弊端和疏漏,以及因现代医学分科过细而产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发生,避免了由于医生知识领域的狭窄给患者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错误的诊疗方案。对患者而言,避免了往返就诊于各个科室之间的麻烦,可享受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费用。目前,国内多个医院针对多种临床疾病成立了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苏维等研究发现,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实施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健 康教育知晓率,提高了医、护、患满意度。我科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对九寨沟地震伤员进行综合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对地震伤员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扁平化救治模 式,提高了救治水平,可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促进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快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13]

综上所述,在大型地震灾害中,社会、医疗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冲击,地震伤员往往不仅有肢体外伤,且合并其他类型损伤,传统的救治模式在地震伤员的救治中有很大限制。而多学科协助模式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处理大批量的伤员,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在地震危重伤员的组织和救治中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同时使得地震危重伤员的感染、致残及死亡率大大降低[14],所以,MDT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向国春,王云屏.汶川地震灾后紧急医疗救助的实施障碍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01):22-23.

[2] 杨亚,梁晨,陈桢,傅小芳,张继东,骆华杰.国内外多学科诊疗模式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02):16-19.

[3] 苏维,黄乐松,刘智策,温莹浩.多学科协作工作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08):607-608.

[4] 向国春,顾雪非,冯奥,王云屏,毛正中.汶川地震灾后紧急医疗救助障碍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03):67-69.

[5] 何鑫.灾害救援中医院全科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09):513-515.

[6] 李姗姗. 多学科协作(MDT)服务模式现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7] 王家祥,苟建军,赵菁.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在疾病诊治中的实践与作用[J].医学与哲学(B),2015,36(09):1-4.

[8] 姜小峰,刘玉欣,赵翠萍,等.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医院,2016,16(8): 1093-1095.

[9] 吴茜,孙晓,宋瑞梅,施雁.美国多学科协作模式管理与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8):1017-1020.

[10] 马原,李洋,王亮,王立成,彭相文,潘宇.某三甲医院多学科协作会诊模式运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09):46-48.

[11] 陈忠兰,袁秀蓉,李晔,宁宁.多学科合作模式治疗66例挤压综合征汶川地震伤员的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993-2995+2999.

[12] 黄丽琼.对芦山"4.20"地震医护应急救援模式的思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2):5-6.

[13] 李晓维.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九寨沟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3327-3328.

[14] 刘莉,李叶萍,杜瑶瑶,陈雪.探讨护理在多学科协作模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7,(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