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吕炜希 冯倩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空间发展的重要指南,是各类开发建筑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数据获取方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可靠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优势,其在数据类型应用中具有多样性与互补性特征,是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工具。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可以为国土资源利用及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多样化选择。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地球信息科学技术改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式,其强大的数据获取、分析、预测和管理能力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数据、方法和平台支撑,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归纳和对比分析等方法,试图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的全流程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和智慧化转型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地理空间数据、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大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②GIS分析方法、地理模拟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③GIS平台、云计算和城市智能平台等技术方法推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转型。随着2021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建立,未来应关注智慧化规划技术和方法在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应用、构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体系,并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水平。

1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是上世纪中期城市发展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推进战后重建工程,纷纷开始进行空间规划。传统的规划一般被认为是防止资本市场流动性流失的有效经济管理手段。随着20世纪80年代《欧洲区域空间规划宪章》的颁布,空间规划逐渐被定义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政策的空间表达。与此同时,欧洲区域空间规划的一些相关理论和技术实践以及一些科技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和进展。至今,由于现代空间规划技术理念与设计思想的不断演变,空间规划的基本内涵也各不相同,可以将其细分为综合理性的规划、渐进式的综合规划、倡导式的综合规划、交流式的综合规划四类空间规划。但从总体上,空间规划大致可以分为狭义和广泛的两种空间规划类型,狭义的类型是指战略性的空间规划,即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进行较大尺度的空间规划,强调它们在空间的领域内被大量开发和使用,能够直接影响未来经济行为的公共空间管理方法及其措施;广义上主要是包含了在大都市区、区位地段、基质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保护规划和其土地管理活动中的统称。此外,空间规划还被视为一种实际的协调国家发展的政策手段。目前,空间规划这一新的名词由于其在翻译、规划尺度、规划的范畴和类别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而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名称,它的基本含义还是一直一定的争论。但是综上而言,笔者认为国土空间规划己经逐步发展成为以空间治理模式作为基础和特征、以协调多元主体利益作为指南和政策导向、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作为总称,综合全部空间属性而进行规划。

2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2.1国土空间规划支撑

村庄规划数据库,是对城镇外空间资源的精细化整理,自下而上对各级数据库边界校核的技术支撑。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流动性与动态性,资源要素在大小尺度空间范围的特点不同,使得主流超载与否的二元化判别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双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数据化分析工具支撑。当前,数据基础基于省、市级主体,其统筹资源要素配置等对象主要基于县级行政单元,难以满足“三区三线”的空间统筹所需精度,且评价数据难以降尺度分布到更精细的栅格单元中。需要村庄规划数据库等下级数据库的数据补充,完善精细栅格单元,为评价叠加的空间要素基础进行修正,对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的基础要素整理具有重要作用。

2.2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通过将地物及其特征投影和概括到点(如交通站点)、线(如道路)、面(如行政区划)等几何形状,并以空间关系抽象表达地物的位置、权属信息和空间关系,构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数字基底。(1)国土调查数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获取了全国性的地类数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底图”和“底数”,相较于“二调”及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其用地分类更加细化,如增加了湿地分类,同时还包含了行政界线、基本农田、耕地等级、“批而未用”建设用地等数据。此外还有地理国情监测、海洋、森林和渔业等专项调查数据。(2)基础地理数据。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地名、管线、设施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水系、地形地貌、植被和土质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基础地理数据既反映了基本国情,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3)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多规合一”要求实现现有规划的整合,现有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规划要素(如控制线、空间布局、实施现状)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重要依据。基于GIS平台,可以在“底数”和“底图”基础上,开展地理空间数据的纠错、归类、去重、关联等数据整合工作,同时可将人口、经济等统计数据转化为空间信息,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规划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数据支撑。

2.3RS基础应用

RS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收集资料方便、资料及时且新颖、探测范围较大、成图速度快等。当与目标距离较远或是无法与目标直接接触时,可以利用RS技术对目标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判定、测量与分析,并进一步将真实、直观的遥感图像进行实时传送。RS技术是土地规划获取数据、更新数据的主要手段。一方面,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手段对数据进行高效妥善的处理,形成4D产品,将其合理应用于规划底图或专题图件的制作中;另一方面,其能够以多元化的数据获取和时态分析来对国土空间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全面地了解土地的使用现状,基于土地空间变化规律,结合遥感技术,为土壤、水质及环境污染监测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数据。

结语

本文基于新时代空间规划背景下数字化“新生态”发展导向,结合空间规划数据库信息平台整体定位、功能与发展基础,以村庄层面视角对信息平台中规划数据库的作用及工作进行研究。结合GIS软件信息记录及处理便捷、图面要素准确性高等优点,村庄规划数据库通过现状要素整理及属性编撰,围绕目标、坐标、指标、精度、边界的统一,辅助村庄层面自然资源载体开发管制制定开发与保护,通过空间属性栅格的精细化处理,提高了规划的精密性与可实施性。另外,数据库对于村庄层面多主体动态博弈和参与提供了数据化的记录与分析基础,为上级规划动态和上级空间要素提供参考,对潜力评价因子的高低提供判断依据。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吸纳多领域技术与理论,优化空间规划数据库信息平台。GIS村庄规划数据库作为数字化动力的重要组成,需要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不断完善,助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参考文献

[1]张志艺,张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0,(01):6-8,16,133.

[2]王伟,金贤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数据成果服务应用展望[J].测绘通报,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