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背景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减负背景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林淑婕

作者单位:泉州实验中学 邮编: 362000

摘 要:随着教育部门颁布了“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减负,“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如何更好的设计,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就从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合理的设计初中地理作业进行谈论,为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


虽然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在不断的优化,但是里面仍然有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就拿初中地理来说,部分的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主,课后作业设计的方式比较单一,缺少让学生实践的作业。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在双减背景下,对地理作业的传统设计模式进行改革提高作业的效率。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1.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作业

一个班级里面有着很多的学生,每位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吸收的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可以完成的作业难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室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作业;学习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比较小的作业,这样教师布置的作业满足了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教室布置的符合自己的作业,可以在作业中提升自豪感,让学生对学习地理更加感兴趣。

  1.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初中地理是一门实践能力比较强的科目,课本知识中有包含很多的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地理的实践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课外实践、制作地理教学工具等多种形式。传统的背诵课文理论知识,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实践的任务,让学生之间组建小组,然后自主的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并配合教师完成布置的任务。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树立合作的精神。

初中地理作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理论知识类;一种是实践动手类。其中,理论知识类型的作业,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属于传统的作业类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严格筛选作业的内容,同时也让作业的形式丰富多样。这种理论型的作业,其实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是最合适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检查。教师在讲解完知识后,直接对学生进行检查,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知识吸收的情况,教师及时做出指导。其次,实践动手型的作业类型在地理科目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地理这门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能就很强。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只有完全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才可以把地理的作用发挥最大。学生通过实践类型的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实践类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比教师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有更好的效果。

  1. 减少作业数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传统的地理教学材料中的内容是比较单一,死板的。如果教师还只是利用教材教学,是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过程中,要从传统教材中跳脱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做地理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越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减少重复性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完八年级的《区域》的相关地理知识后,可以布置“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精神文化”的课后作业。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教师给学生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在下次上课之前把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汇报,学生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现作业内容。等学生们汇报完毕后,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1. 严格把控练习题的质量,注重书面作业的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各种信息。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布置的书面作业都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过的内容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对作业的质量的控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不相关的作业。初中地理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外,还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库,为学生布置更有效的作业。

  1. 初中地理设计作业要遵循的原则

    1. 作业布置的基础原则

    课后作业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一定要围绕课堂所学的知识设计。知识的概念和原理等,都可以加进作业中。总而言之,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对知识完全掌握,加深印象。提升孩子的综合水平。

    1. 作业布置多元化

    初中地理作业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书面作业,一种是实践性作业,如:课外实践活动、制作地理教学工具等。初中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设计,作业要紧扣主题,这样才可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1. 作业要适量

    大部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常会布置一大堆,教师希望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提高学习成绩,这样让学生一看堆积如山的作业,很容易就产生抗拒心理。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完全达不到教师想要的效果。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找那个是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只有高质量的作业,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作业设计也面临着各种问题,教师要对传统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需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地理作业的布置,结合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地理作业,满足处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要给初中生多布置一些实践操作的作业,降低重复单一的作业数量,增加类型,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地理书面作业的质量,严格筛选练习题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广平.谈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今天,2021(23):0192-0193.

    [2]高萌.浅析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J].传奇故事:百家讲堂,2021(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