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和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1

论“自由”—《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和反思

蒋辉华

江苏省常州金坛良常初级中学 江苏省 常州市 213200

第一次执教《沁园春》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着实发现了不少问题:内容过多,没有重点,教学过程生硬拼凑,没有学生参与。这一系列的问题,单看多达几十页的课件就一目了然。

所以,第二次再讲这篇课文,我将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再简化,包括课件,也从原来的几十页,精简成十页。我最终选择了两个大问题串起整个教学活动,即,上片写了什么景,下片抒了什么情。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方向的解决这两大问题,我还将每一大问题进行细化。第一个大问题下的两个小问题分别是(为了行文方便,以下按顺序将四个小问题进行编号):1上片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2对这些景物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第二个大问题下的两个小问题分别是:3下片写了哪些人;4对这些人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刻画。整个教学安排了2课时来和学生一起解读这首诗歌。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在我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和思考和与同学的讨论,去尝试发现诗歌之美,去尝试总结诗歌之艺术。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的品读和我的讲解都有了大的方向。

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包括第一部分的作者和背景介绍,因为有学案,所以在这一块既节省了师生的时间,又对教材做了详细的补充。学生在学案上勾画重点文学常识。第二部分的教学安排是以第一大问题为线索解读词的上片,给学生时间自由的朗读诗歌,勾画上片的景物,与同学相互讨论上片景物描写的方面。找到景物很快,我还启发学生,请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所描绘的这样一幅湘江秋景图,然后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你对这幅秋景的整体印象,学生们努力去选择恰当的词语来描绘,由最开始的一个字美,想到壮美,由壮美想到辽阔壮美,由有活力想到生机勃勃。畅所欲言的时候,也是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和锻炼概括能力的良好时机。我接着问学生们,这些景物之所以会给你留下这样的整体印象,是因为作者在景物描写上,有着精心的安排,请找找这首词都从哪些方面安排了描写。在讨论中,学生们各有各的关注点,有的学生关注到了颜色,红色的枫林,碧色的江水;有的学生关注到了景物的状态不同,有静的枫林,有动的鹰和鱼。在空间布局上,同学们有所忽略,我提示学生,从天上的鹰,到水里的鱼这种观察描写的角度,所以我们总结到了俯仰结合。最后我们将颜色、动静、俯仰结合板书在黑板上,这些总结并非由我来介绍,而由学生发现讨论而得。

第一节课的时间差不多了,我利用最后一点点时间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在本子上画出上片的内容。这一安排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尤其期待下一节课能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实际上第二节课在展示的时候,学生发现,诗歌内容不是平面的死板的,而是动静结合而立体的。要想完整的表现诗歌情景的画面并不容易,因而感受到,诗歌语音之精美,内容之丰富,境界之扩大。

第二课时我安排了下片的解读,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第二节课无论是我的引导还是学生的朗读与讨论都更加的流畅和热烈。特别是当我们总结出,作者从年龄、精神、行为三个方面刻画了“同学”这个充满革命豪情的青年群体后,我提问,诗歌是最主要的抒情形式,那么作者塑造这群青年,是想表达什么感情。学生们由“同学”想到了作者自己,想到了作者自己的处境、理想和情感。至此,两大问题得到了解决,整首诗歌的解读基本结束。

在第二课时我还安排了“关于这首词的其他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一起讨论;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对这首词的解读跟大家一起分享,比如精准的用词。设置这个环节的初衷,是想把前面教学环节中所暂时搁置的一些细节的问题和没恰当时机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比如精准的用词、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含蓄之美以及作为一首典范诗歌的其他值得品味的地方。但实际的上课超出我的预期,比如在对“鱼翔浅底”的“翔”字,汤佳莹分享了自己的解读,她说,鱼的游还是受局限的,而鸟的“翔”则是无边无际自由自在的,所以“翔”写出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这和整个上片“万类霜天竞自由”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是相契合的。在为什么词的结尾要以“游泳”结束这个问题上,黄少盼同学说是因为作者喜爱游泳,虽然他的本意是开玩笑,但却启发了戴成同学想到了人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也是一种自由吗,并由此举例《论语·先进》中孔子的“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美好理想。这些解读和回答都在我的计划之外,学生能畅所欲言,自圆其说,多角度个性化解读,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自身,实在都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在课下,我鼓励汤佳莹和戴成查阅资料,理清思路,努力成文。他们也很积极的在周末时间进行创作,仅一个角度的解读,就洋洋洒洒写了三页多稿纸。

反思整首词的教学,我本意是希望通过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通过师生合作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授人以渔”不是全部的目标,我想有了反思,更有自己的解读,学生在这首词的学习上,会有更多一些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