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刘阳

辽宁省营口市育才初级中学 邮编 :115000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和学习技能。因此,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实验教学这个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质的飞跃提供良好的保障。基于此,下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1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地进行对未知事物的相关探索。因此,只有使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兴趣,才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初中学生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兴趣较低,大部分学生持有可有可无的生物实验态度。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方式过于古板,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缺乏具体操作过程,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教学产生枯燥、无趣的负面感受,缺少生物实验参与感。同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也缺少互动,综合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1.2 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长期以来一直在推进,已成为影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升学压力,教师的学科教学仍围绕“分数”这一学科进行。同时,由于生物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低,学生对生物也缺乏重视,所以学校减少了对生物教学资源的投入。因此,在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影响下,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很难开展。在部分学校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主要还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验教学中最关键的操作环节,因此对学生的生物核心素质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2.1 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从兴趣的培养上,通过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对生物实验教学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参与意识,由于教师仍然保持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进行相关教学,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实验班和普通班没有区别。因此,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操作来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同时,学生可以学会分组合作,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探索生物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完成生物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还应该带领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思考,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2 利用实验探究形式培养学生们的探究合作能力

实验教学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因此,在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实验很少能单独完成,大部分时间,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发现自己的优势合作,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以合作的形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的实验内容中,就需要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观察,因为只有学生们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地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才能将一些细节性的内容把握好,将光合作用产生的功效更好地体现出来,为学生们今后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2.3 注重学生主体,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直是教师们所坚持的,在实验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感受和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独立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时,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就会逐渐改变,充分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自发、积极地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创新验证方法或实验过程,充分发挥实验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带一个馒头,将其分为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要求学生亲口品尝,感觉二者是否有区别。在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发现小块的馒头很难品尝出什么味道,而大块的馒头却有甜味。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个甜味是怎样产生的?是否知道是什么物质?两者都是馒头,为什么品尝的结果却是不同的?然后,结合教师的提示,通过讨论,很快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实验之后,很多学生会产生新的想法,也就是创新意识,他们想要知道其他食物是否也会这样,不同的大小、途径产生的味道不同。对此,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带其他食物如米饭等进行实验,并对学生提出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动力,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2.4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担当社会责任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除了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外,还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课程标准》中对社会责任的描述是:参与对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并以生物学的理解为基础,努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责任和能力。首先,初中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其次,初中生物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不仅要学会这些生物学知识,还要能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生物学现象进行正确的辨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生物相关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全体生物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挖掘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积累教学及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经验,寻找有效的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曹呈呈.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57-58.

[2]耿晓翠,冯晓雯.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