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3

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邱伟

南昌师范学院

摘要:我国高校中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的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习惯上,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与交往方面都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上就不能采取传统的汉族学生管理方法,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本篇文章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角度入手,对新时期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少数民族;方式探究


引言:少数民族中的大学生比较少,他们都是少数民族群体中较为优秀的人才。高校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无论是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上,还是在维护少数民族的地区稳定以及协调矛盾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与汉族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让少数民族的学生与汉族学生割裂开来,形成了不同的群体。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分析,引导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为我国的民族和谐奠定基础。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一)经济水平较低,基础知识水平薄弱,但是才艺突出

根据调查显示,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接触的都是自己民族的语言,说汉语的情况很少,因此汉语水平不高。他们走进大学,与汉族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他们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补考中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影。少数民族学生在在自己的家乡上学时,当地有很多学费减免的政策,减轻了他们上学的经济负担。但是到了大学,高校不并不提供这种学费以及生活费上的优惠。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开销增多,这就加大了少数民族家庭学生的教育支出。有些少数民族家庭无法负担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甚至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退学的现象。但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大部分都多才多艺,对高校的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的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渴望的,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

(二)性格上热情好客,但容易形成小团体

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的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不拘小节,乐于结交朋友[1]。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小接触的文化信仰与汉族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在饮食上以及语言习惯上也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当少数民族的学生来到汉族大学,他们产生很强烈的不适应感。对于快速融入大学生活集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导致了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割裂现象。少数民族的学生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基本上的社交活动等都在小团体中进行。在少数民族的小团体中,他们互相依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直以来,高校中都会存在少数民族的小团体,这种现象非常多。在不同的民族之间也会形成不同的团体。由于各种生活习惯以及语言的不同,汉族的学生基本上无法融入到少数民族的小团体之中去。这就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的社交圈子被限制,无法与更多的学生接触。

(三)竞争能力意识不强,就业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学生考上大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学习时光。他们在高校中里对待学习很有上进心,同时也有一定的事业心。但是由于受到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他们在思想上比较固化,认为上大学就一定要提高自己家庭的经济水平以及帮助家乡脱贫致富,这就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内心有着很大的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事制度也早已发生了变化,现在提倡大学生自主择业,学生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那么,就意味着少数民族的学生也要走向社会,走向自主就业的市场,在就业市场中积极的争取自己心仪的岗位。但是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他们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就业市场中比较被动,这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少数民族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心智不够坚定,被社会中的风气所影响,对于就业不能积极进取,希望在就业方面国家能够进行分配,比较安于现状,就业思想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他们就业能力很弱。

二、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策略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重视民族平等教育思想

少数民族无论在地域环境,还是地域风俗文化上都有着很强的特殊性[2]。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长大的少数民族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树立民族平等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关怀。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高校要重视民族和谐关系的构建,让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不断增强,构建出民族平等、团建以及共同繁荣的和谐氛围。与此同时,高校要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对才多艺的特点,让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高校可以以建设校园文化为基础,鼓励学生展现以及发扬自己的优势,让高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交活动以及习惯习惯,高校要给予一定支持与认可。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发挥特长,不断地丰富高校的文化生活,增强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间的文化融合。高校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应该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加入到高校的文化建设计划之中,将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让大学校园的文化更加繁荣,以此促进不同民族间的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让少数民族的学生愿意接纳汉族学生,并且能够与之友好相处,增强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的归属感。

(二)重视解决少数民族困难,开展资金与情感呢方面的援助

高校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以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凝聚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情感。少数民族学生性格豪爽,乐于与人结交朋友,重视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高校教师以及辅导员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促进作用,大学教师要关注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学习交流活动或者教学实践加深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了解程度,时刻关注学生们的需求,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思政教育走进学生们的心灵深处。高校要给少数民族的学生足够的关心与关爱,客观的对待所有学生。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校园的各种活动中来,以此来让学生们得到真正的进步。除了情感上的援助之外,高校还应该在经济上给少数民族学生一些支持。少数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基本不太好,学生上大学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高校对于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应高开展经济援助。高校除了在学费以及生活上给少数民族学生一些补贴之外,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立一些勤工俭学的职位,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通过兼职的形式减轻自身的经济压力。针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高校可以对他们展开学业上的帮助。高校教师们可以定期的对少数民族的学生展开补课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在考核方面,可以将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区分,针对少数民族的学生开展专门的分段考核,激励他们学习,不断的得到提升。高校重视在情感、经济以及学业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学生展开援助,这样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高校这个大的集体。

(三)坚持理想信念的教育,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

少数民族学生来到汉族学校,除了要认真完成学业之外,还肩负着其他的重任。他们对自己民族经济的繁荣以及各民族间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所以,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让他们对服务国家与人民做出贡献。要根据不同民族学生不同的文化风俗以及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读书,他们的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材都与汉族学校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大学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还要开展民族政策教育宣传活动,让他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加入一些伦理宗教等选修课,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对我国的民族发展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5]

(四)重视纪律管理,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对他们过度的偏爱,要将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进行融合展开管理工作。高校方面要以法律以及纪律教育为基础,发挥学校常规管理的积极作用,不断的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纪律以及法律方面的意识,让他们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中出现违反校规的情况,高校方面不能包庇纵容,要严格处理,做到一视同仁[4]。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讲求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高校应该重视特殊时期以及特殊案例,结合这些特殊案列展开管理教育。同时,高校应该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变化,定期开展一些座谈会,帮助学生对特殊事件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事情的动机,以此帮助少数民族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能够愿意主动维护民族团结[6]

结束语: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高校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让他们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宋天华. 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 2021(2014-2):179-181.

[2] 杨玲.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0):3.

[3] 迟真. "微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 2021(2016-3):60-64.

[4] 郑瑞博, 李昕芮. 以价值观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 智库时代, 2020(7):2.

[5]图尔贡·艾尔肯. 新时期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路径[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09):26-27.

[6]崔玉婷,黄惠珍. 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2):151-154.



作者:邱伟(1986-1),男,汉,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单位:南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