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践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践思考

许少圆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福建 漳州 363107

摘 要: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绝大多数为田径项目,但是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之这类项目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他们对田径运动并不热衷。要想改善这一问题,除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要对课程本身作出改变,提高田径运动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田径运动中,笔者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具体阐述了趣味田径的内涵与实施办法,以期能够改善当前的状况。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意识;趣味田径


一、前言

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与身体素质,引入了趣味田径教学的方式。最早采用这种方式的是德国,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融入了符合少年群体身心特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内容,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去。

  1. 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理论简述

将趣味性的内容加入到传统的讲授田径技能的教学中就是趣味田径教学,要想改变以往体育教学中的单一、直观的僵化模式,就必须在体育教学加入趣味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更好的学习,既能够缓解由于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产生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热情,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对于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尽管传统的田径教学与趣味田径教学都是将教育作为出发点,但是究其本源还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更加倾向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其教学观念与思想都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接下来将对趣味田径教学的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与人文性。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教”大于“学”,过于死板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课堂内容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趣味教学则完全颠覆了这种方式,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注重学生的独特性,在教学中融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趣味元素,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趣味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更加灵活、开放的思维,在教学中运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以及他们更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从学习理念上发生转变。这种注重开放性和人文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受和心理。主动的学习通常发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对趣味田径教学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有明确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田径运动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趣味性的设计,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将教学内容用更有趣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没有任何兴趣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田径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实现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趣味田径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详细的阐述如何更好的开展趣味田径教学:

(一)注重趣味田径教学的科学性,合理使用体育器材

除了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外,体育教学中使用的器材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正是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但是在器材的选择上,不能一味的追求新鲜、有趣,要科学的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此外,对器材的使用方法也可以稍加改变,增强学生对器材的体验感。例如,可以加入趣味竞赛的游戏环节,通过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验他们使用器材的熟练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加强他们对相关器材的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能够增强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场地的不同灵活运用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知识类教学,教学场地并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室内体育馆、操场等地都可以作为授课场所。在开展趣味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场地的不同随时变换组织形式。例如,健美操、乒乓球等教学可以在室内的活动场所开展;跳山羊、趣味蛙跳、跳绳教学等可以选择较小的活动场所;接力跑、障碍跑、篮球等教学可以在室外的操场开展。教学内容、方式以及场所的变换,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同方式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综合训练也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集体活动的开展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三)注意安全性和易行性

器材的多样性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但相应的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把各种器材的使用规范告知学生,并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教师在选择器材与设计课程环节时,也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逐渐的提升活动难度,让学生有缓冲的过程,避免出现难度过大而导致学生受伤的情况。任何教学方式的运用,都要以学生安全为前提。摒弃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用趣味田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趣味田径教学的开展要科学、合理,不管是体育器材还是授课方式,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前提,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

结束语

用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田径教学,增强课堂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融入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田径运动的学习中去,运用趣味田径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体育教学来说也是一次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罗建红.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践思考[J].学周刊,2021(35):157-158.

[2]吴新基.初中体育田径趣味化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9(30):21-22.

[3]李志凤.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践思考[J].求知导刊,2020(05):91-92.

作者简介:许少圆(1989.01-)女,汉,福建厦门,研究生,二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