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2

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影响

李旭

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摘要:目的: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时间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8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4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本院自制的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91为%,常规组为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关键词: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时间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receiving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June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4 cases each. The routin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self-made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in our hospital to compar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0.9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9.55% in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hypertension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在现代临床中,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因为血压水平提升,导致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当中,出现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几率成为了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现阶段,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期间,给他们提供时间护理干预,能够通过了解患者身体在不同阶段中对各项疾病影响的一般和特殊规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病情观察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对比,本实验主要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时间护理干预模式进行观察,同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8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4例。观察组年龄40-55岁,平均(47.52+0.65)岁;病程1-5年,平均(2.54±0.16)年;常规组年龄43-58岁,平均(50.49+0.53)岁;病程1-6年,平均(3.42±0.21)年;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

给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模式,包含给患者在常规时间进行用药和日常护理。每天用药一次的时间在上午十一点;每天用药两次的时间是上午七点和下午五点;每天用药三次的时间是上午七点、十一点和下午五点。另外给患者提供常规护理。

观察组

使用时间护理干预方式,结合患者的生理和病理时间规律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帮助患者科学的安排与调整时间,结合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1)用药时间:结合患者自身的血压变化、药物特征、生理规律等,进而保持血药的浓度,选择最合理的时间给患者用药。比如服用尼莫地平药物,每日服用3次,剂量大概是20到40毫克左右,用药时间是上午五点、下午一点和九点;每天2次剂量是30毫克,时间是上午五点和下午九点。脑益嗪每日服用25毫克一次,用药时间是下午一点。(2)初期肢体锻炼:观察患者早晚血压变化,上午五点到六点、下午一点到三点和八点到十点3个时间段是血压高峰,尽量不要让患者活动,最好卧床安静休息,避免因为剧烈活动导致血压造再次升高致使发生出血的情况。告知患者可以在这3个阶段之外的时间进行适当的锻炼。(3)饮食指导:最佳饮食时间是上午五点,进食量不宜过多,大概是午餐的2/3,多使用清淡的高纤维、脂肪含量低的食物【2】。(4)心理护理:最佳时间是上午七点到九点。(5)睡眠时间:针对中医学分析,人体最佳休息时间是下午九点到次日上午五点。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比如按时熄灯、保持房间安静等。

1.3疗效判定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当天由专门的调查人员进行发放,由患者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进行如实填写。调查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为85分以上,满意是65到85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61ee1f377a85b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44

26

16

2

90.91%

常规组

44

20

15

9

79.55%

x2

/

/

/

/

4.634

P

/

/

/

/

0.031

3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小动脉硬化导致的,临床中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因为高血压引发的。有相关实验显示【3】,在高血压患者当中的30-90%都伴有腔隙性脑梗死。所以对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现阶段医疗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和护理学的结合,当前制定出了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来讲这样的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通过患者自身的生理规律对其心理、病理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护理,属于一项全新的护理方式【4】。根本目的是结合某种病理性生物规律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和实践,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物周期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5】。

对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来讲,最危险的因素就是高血压,所以在对患有此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密切监测血压情况【6】。这类患者的血压在早晚时间段的波动曲线与常人是差不多的,通常在上午两点到三点是血压最低的时候,后面就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7】,在早晨锻炼之后迅速提升,第一峰值是上午八点到九点,第二峰值是下午五点到六点,会出现轻微的上升。患者在上午六点血压会逐渐上升,身体里的药物在经过一晚上代谢之后,血液浓度十分低,所以在上午六点必须要及时补充药物【8】,使高峰值与降压药疗效对应,有利于控制晨起血压,下午三点用药能够有效对应第二高峰,及时控制血压。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参考文献] 
  [1] 林彬.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18):64-65. 
  [2] 冯家银.中药药氧联合丁咯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104-105. 
  [3] 王鸿波.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J].中医药信息,2014,31(4):149-150. 
  [4] 沈勤康.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135-138. 
  [5] 胡运新,潘梦秋.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5,15(12):50-52. 
  [6] 舒剑锋,范炳华,叶树良,等.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技术多中心评价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9):705-709. 
  [7] 冯诚..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0(10):1417-1419. 
  [8] 李少芳,黄漫华,林卓鹏,等.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7,37(3):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