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找突破、经验转化聚成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问题探究找突破、经验转化聚成果

谭极阳

成都市新都区新川外国语学校 610506

摘要:在教育科研中首先需要探究真问题、确定好题目。其次在过程管理中经过研究者合理分工,广泛收集资料,对材料去伪存真,科学合理的进行及时调整。接着在提炼成果阶段,分类整理材料、突出重点,再细化语言,深入打磨材料,最后反复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关键词:教育问题;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成果提炼


一、好的教育科研缘起教育问题

教育科研不是写出来的,是找问题找出来的。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就是教育科研的突破口。

(一)实践梳理、文献综述——排除假问题

教育教学实践发现的问题,不都适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推进,我们首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出来。

1.大背景小切口

个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存在两类比较明显的不足:问题太大或问题太杂。例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足。此类根本不是几个一线教师就可以研究的。又例如:我既想通过研究睡眠时间,来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又想探究父母关系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这样根本没有办法一起进行。

2.有研究有不足

当你在实践中梳理出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比较好实践操作的问题以后,就要马上进行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研究的开展情况,确定自己认为的问题是否是已经被广泛研究的“假问题”。同时思考自己将要研究的视角、深度等是否仍然有价值。

(二)案例剖析、调查取证——探究真问题

通过文献综述,确认该问题可以研究。如果再辅以事实案例或者调查数据,不仅能够进一步说明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还能更好的说明本研究的意义、价值,够探究出“真问题”。

61d6506458f73_html_20a9cdc63c729f5.png61d6506458f73_html_84cb03a8d7ad65b9.png

上图为某一课题调查问卷中“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针对个性化作业的数据。通过数据,不难发现老师和学生对个性化作业的认识、理解,存在较大分歧。说明本研究找到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化设计不足的“真问题”。


(三)撰写方案、邀请专家——确定好题目

通过前期的梳理,形成文本,落实细节。再邀请专家,审阅问题的描述是否准确等,如果能够请专家一起商量出一个高度概括、描述准确、指向明确的研究题目,那将是锦上添花。


二、好的科研管理得益过程调整

(一)合理分工,少做重复事

现在进行教师小课题类的教育科研工作,只有一、两个人,怎么分工?可以从不同的研究阶段来进行分工,让自己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侧重点,让研究对象(学生、教师、课堂、课外等)也能够知道自己需要配合哪些方面,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二)广泛收集,多做额外事

有些研究者,在成果提炼阶段显得特别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教育科研的实践过程中,没有注意资料的收集。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进行收集,也可以从常规工作、课堂案例、课后反思等方面收集,还可以按照政策文件、论文检索、教学活动等来进行收集。

(三)去伪存真,不做无用事

通过合理的人员分工,积极广泛的收集数据,一边研究、一边发现问题。可以通过每周或每月简报来实现去伪存真,有效甄别出研究过程中,哪些工作虽然已经做了,但是实际上无效或者低效。

61d6506458f73_html_7844a9ef1d50a5ce.png

简报需要注意注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效果、图片

整个过程需要持续进行文献查新、邀请专家。在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研究,通过再次文献综述、专家交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不会做无用之事。


三、好的科研成果需要成果提炼

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应该有所收获,这就剩下最后一个一个重要工——成果的提炼。

(一)分类整理——突出重点

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分类,进行成果的整合,并且详略得当的阐述。成果一般分为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两类,其中认识成果为通过研究发现的一些偏重理论的方面。在研究过中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了新的看发,提出新的观点,描述新的思路,发现新的角度等都算在认识成果里面。作为一线教师,过重的在这方面进行描述,容易让人感觉研究深度不够,进而影响整个教育科研完成。将实践中哪些能够让别人借鉴、给他人启发的东西分类整理出来,突出重点。

例如:(一)认识成果

1. 解决学习目标达成度无法检测的问题

2. 形成精准教学中学习目标的特征

(二)操作成果

1.形成初中数学精准教学中学习目标的编写策略

2.形成初中数学精准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策略

本例中,前面两个小点是通过研究认识到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形成了一些特征。后面两点就是向他人介绍,研究发现的策略,他人可以将这些策略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二)打磨材料——细化语言

对所有研究材料分类整理以后,下一步更重要的就是对其进行打磨。一些研究者不太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简单分类以后就随意堆砌。这种没有经过有效提炼的成果,是难以得到认可的。


(三)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时常听到,但是是否真正去落实呢?改什么、怎么改?也时常困扰着一线教育研究工作者。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看大标题,调整到统一层面,反应不同方面。第二步:确定小标题的范围,不能互有包含关系。第三步:删除重复或会让人有歧义的语句。第四步:注意对成果中关键信息的说明,尽量简短且准确。第五步:寻找案例、图片、表格等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附证。第六步:请他人进行阅读,提出疑惑、修改建议。第七步:过段时间以后,自己再拿出来通读,继续修改。

提炼成果中中第五步,会被有些研究者所忽略。例如前面例子“形成初中数学精准教学中学习目标的编写策略”,如果想向别人介绍“加入精准可测的行为动词”这一策略,除去必要的描述以外,提供一个小案例,将让他人更好的学习和操作。

例如:类比认识温度计,学生能够说出数轴三要素,并正确画出数轴。

运用本策略,将原有的学习目标加入了“说出”数轴三要素,这样的行为动词,并且明确提出所要说出的对象,十分便于学生和老师衡量是否达成。读者也可以类似的在自己的学教学中实践,从而感受到本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史静.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提炼的原则与案例分析[J].教育学科论坛,2021(1):37-40.

[2] 李明隆,王富英教学成果的内涵梳理与提炼[J].教育学科论坛,2019(3):32-34.

[3] 杨璐.协同创新视角下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