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浅析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途径

李刚

中共尚义县委党校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 076750

摘要:党校作为培养优秀党员的重要场所,为我党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多的人才。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征程。作为党校应当将重点放在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上。新时代下,作为党校应当从实际出发,探讨出关于党性教育的实践途径,为我国的党校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校;党性教育;党员;实践途径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会议中明确指出: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培训教育的核心,必须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问题中,对既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与作用。同时,加以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在党员之间不断形成正确的观念,明辨是非、坚定立场[1]。党校从本质上来看是属于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性的培训教育部门,针对各地、各级党员开展素质、文化的教育与培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培训不断改革,各党校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1. 加强党性修养教育意义

(一)实现伟大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与目标作出了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目前我党的理想与目标,作为共产党员应当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而党性是检验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通过党性修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合格性,从而为实现伟大历史使命做出贡献与努力。

(二)维护党的执政安全

现如今,国际形势多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条件下,各国的文化都在相互融合。这使得我国正处于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处变得异常复杂,问题的发展越来越常见,国际形势不容小觑。现如今,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不小的危险与考验,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能进行妥善的解决,那么不仅会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才能提高全党干部的理想与信念,推动党的进步与繁荣。

(三)凝聚合力、转变作风

党性修养与工作作风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修养与作风两者是内外联系的存在。修养属于内在动力,而作风则属于外在体现[2]。一个政党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其日常的作风而体现,而通过其作风便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优劣性。因此,在党校党性教育期间,通过不断加强各学员的党性修养与作风,提高学员的党性,做到教育紧跟时代发展与需求,严格要求,凝聚起强大的合力,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

  1. 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严抓学风建设、加强党性教育认识

在党校党性教育实践途径中,必须要重点关注党校学风建设,做好各党员的入学教育,从而为党校党性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各级党校在入院教育时,应当根据学员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提高入学教育的教学质量,避免盲目开展,阻碍党校教育开展。以年龄较大、层次较高、经验相对丰富的党员干部来说,应当入学教育的重点放在自律意识以及抗腐败能力上。对年龄小,工作时间短,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要重点解决理想信念和信仰方面的共性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观念。除此之外,严格的教育培训纪律是保证党员修养水平提升的前提,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制度,对一切违反了党校党性教育规定行为进行通报、处理,不断加强学员的党性教育认识,并以其在党校教育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学员参与

在党校党性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不断挖掘党性教育的丰富资源,并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党性教学,从而做到与历史结合、增强党性教育教学的吸引力。

首先,在党性教育资源的挖掘过程中,既要深入了解我国党史、国史,同时还要帮助学员不断的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从而增强其认同感、使命感。除此之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基础,各地党校党性教育应当结合当地资源,使学员在接受培训教育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真实、贴切的历史教育;其次,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使党校党性教育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更多的教学模式,比如: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研讨式教学等,帮助学员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下接受党性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再次,作为党校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特色实践活动,赋予党性教育更多的内涵。比如:视情况而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工作,组织学员进行基层的调研活动,使学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通过客观、真实的体验,学员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反思与认识。最后,还可以采取学员与学员之间拓展训练[3],让学员们在户外开展一些集体性的项目,从而培养大家的团体精神、大局意识以及责任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党性教育的执教能力

党校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是直接影响党性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因素,因此在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途径中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教能力。

首先,在教师资源上作为党校的负责人员,应当不断优化教师资源。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区县的党校存在师资严重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名师名课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当前阶段的首要方式在于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师资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聘请的方式,寻找一些具有深厚理论功底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领导作为党性教育的兼职教师。另外还可以选择聘请一些其他党校的教育专家进行讲课,以有效弥补自身党校师资不足的现象;其次,需不断夯实党性教育教师的理论功底,每个教师都必须能够完整的系统化的领会我党的发展精神以及重要讲话。

(四)完善党性教育评价机制,形成党性教育合力

作为党校党性教育,评价机制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党校党性教育形成一定的合力。因此,在党校党性教育实践中,相关人员应当根据党校教育的情况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成果评价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并在党性教育教育后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确保党性教育的质量;其次,通过社会参与合力机制的创建,帮助党校党性教育更加的长效。因此,在党性教育评价上,必须重视社会力量的使用。利用社会参与,对党员干部进行考核、监督与管理,强化外力约束,不断形成党性教育合力,推动党性教育质量与成效。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党校党性教育属于系统化工程,只有从多方面共同出发,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同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寻求出问题的解决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党校党性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凤祥. 新形势下党校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究[J]. 中外交流,2018(2):11.

[2] 刘淼. 探析新形势下党校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魅力中国,2020(38):49.

[3] 范瑞娟. 浅谈新时代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 山西青年,2018(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