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课改 创新数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适应新课改 创新数学课堂教学

李春艳

四川省中江县永丰乡中心学校

摘要:教师不要畏惧学生基础和生源质量差,而应把新课改的理念、精神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联想式创造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得更自然,并且最终自觉与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变化,所有其他的改革都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改 创新 课堂教学

目前,一些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这既不是学校、教师所能左右的,也不会顺遂人们心愿一年半载即能改观的。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学生,那么只能直面审视,多方潜心探索,实施因材施教,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一个深入课堂、植根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最主要的不是对新课改的强调、阐释,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新课改的理念、精神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张扬个性。下面我谈谈在创新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确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热情,但并不

是老师有热情,学生就一定有热情,那该怎么办呢?首先老师应调整、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无论是以严师或是朋友的身份亮相,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所谓“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再有就是摆脱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这不是仅靠教师的诙谐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不断更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倡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更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也

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转变真正树立了“以育人为本”的

宗旨,在100%的时空里,对100%的学生实施教育。在教师行为转变方面,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要处理好教与学、学与提高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作用的发挥。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1)教学前反思。教学前反思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设计的最好阶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必要,重视课前反思对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十分必要。(2)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创新点、空白点、德育点,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创设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及时反思、及时补充,这样,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3)教学后的反思。课前反思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课后反思就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依据,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反思往往就是一篇很好的经验文章。

三、关注学生,突出主体,点燃学生智慧

传统的课堂由于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忽

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

调动,重结论,轻过程和方法。在新课堂里,教师的行为将由重教

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的行为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的

行为将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教师的行为将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1.新课堂中怎样才能关注全体学生。

在新课堂里,看到老师努力地改变着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尝试着师生交互作用的多向动态过程。教师们知道新课堂里要顾及全体学生,但不懂得怎样才能做到,这向教师的智慧和观察能力提出了挑战。例如,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新课改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让每位同学特别是后进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和途径,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成功心理,多点成功的体验,减少失败的负面影响,鼓励进步,增强信心,培养自尊自强的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得到完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当“导”而不发时,课该怎么进行下去

课堂主要是学生探究知识而非学习老师提前准备的知识,教

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即学习需要走向思维的具体。要充分正视学生的现实,调整教学思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现,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科学学习应引导学生从学提问开始,要去适应学生的低水平,从低起点成功性、愉快性、创造性的学习开始,从认知障碍、情意障碍和技能障碍三个方面,从低起点、容易突破处着眼下手,让学生们从中得到成功感、愉快感。教学设计应沿着学生的需求去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点滴的积累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高落点。

3.课堂上要关注到学生的思维碰撞

新课改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老师

不要急于“给”出结果。很可能经过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

是,经过了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

不一样的。因此,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钟,都是有效

的。在黄金分割的一节课上,学生对课题的名字好奇,对它所带来

的美学上的意义在学习摄影时也略有所闻,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我引导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树叶中神奇的黄金数,蝴蝶的美丽,狗头

中的黄金分割,螺线中的秘密,我们的心电图……学生看到生命中

隐藏着这么多的美,抑制不住开始探究这些客观实际反映出的规

律。

4.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与教师的合作一样越来越被认可和接

受,并逐渐转发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无讨论的本质,体现不出讨论的价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小组讨论的时候,热热闹闹走过场,收不到实效,所以必须强调合作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上,讨论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和方向。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解读好课程标准,因材施教,讲教法讲学法,教学相长,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